浊泽之战发生在什么时间?战争的过程及历史评价

公元前369年,在魏与韩赵之战中,韩与赵联军在浊泽(今山西运城境)攻打魏军。 历史上称之为浑浊之战,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赵、韩的严重分歧,由于无法协调而由胜转败,最终使魏国免于分割。

浊泽之战评价:

在历史典籍中,对公元前369年浑浊战争的评价在《史记》中更为常见·魏世家》上。

公元前370年,魏国君魏武侯突然去世,悬而未决的王位继承问题终于导致了魏王之子魏缓手足相残的宫廷悲剧。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失败的魏缓率部匆匆逃往赵国都城邯郸,指望一直盯着魏国的赵成侯出兵夺取王位。因此,说到对浊泽之战的评价,古往今来的学者大多认为这是一场魏缓的自私和愚蠢导致外敌侵略。

看到魏国的乱七八糟,赵成侯自然喜不自胜,于是迅速联系韩易侯,共同对付魏国。面对共同的战略目标,两人一拍即合,立即成立赵韩联军,聚集在黄河以北,大规模进攻魏国。身在都城安邑的魏立即派兵御敌,但由于赵韩联军实力雄厚,魏军在浑浊中惨败。魏军全面崩溃时,魏都安邑被大量敌人包围,危在旦夕。

此时,韩懿侯和赵成侯在如何处理魏君方面存在分歧。赵成侯主张杀魏君以消除赵韩之心腹大患,但韩懿侯主张分裂魏国,不必赶尽杀人。由于双方固执己见,军事联盟关系迅速瓦解。这样,安邑之围立解,魏亦趁势反击,终于反败为胜。后人对浊泽之战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取得战略主导地位的前提下,赵韩联军因内部分歧严重,无法协同作战而失败,使魏国免于分割。

魏战败后,他充分利用冷静等待敌人和变化的策略,等待机会一举反击,最终反败为胜。除了保卫领土,他还给了赵韩两国沉重的反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