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疆域是不过是北方半壁江山 曹魏为什么要设立五座都城

曹魏疆域囊括北方半壁江山,然而为何还要设立五座都城?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曹魏作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设立五座都城的背后或许蕴含着战略考量和政治意图。通过建立多个都城,曹魏能够更好地控制广袤的疆域,巩固统治地位,并为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这种多都城制度的运用,不仅彰显了曹魏政权的雄心壮志,也为后来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令人称道的建筑遗迹。

我不知道:曹魏都城的读者,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向下看~为什么曹魏在三国设立五个都城,它的作用是什么?

历史上,由于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各种考虑,许多王朝将选择其他重要城市作为首都,以发挥其区域中心和战略要地的作用。

例如,秦时期有旧都雍城和新都咸阳;东汉时期有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明朝有北京、中都凤阳、南都南京三个都城。

然而,曹魏是三国时期的异数之一。它的领土只是北方的一半,但五个首都已经建立了。《三国志》记载(魏)改为长安、桥、许昌、叶、洛阳为五都。首都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许多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的统一王朝。

洛阳首都:自命为东汉正统继承者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古都,其建都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平王东迁时期,同时也是东汉王朝的首都。尽管在汉末军阀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后来汉献帝移都许昌(当然更多的是被曹操所“胁迫”),但作为东汉王朝的首都,其正统性和权威性是毋容置疑的。

曹操一直在重建和修复洛阳城市,并在其统治后期长期居住在洛阳。他的思想和意图是不言而喻的。曹丕上台后,他接受了洛阳汉献帝的禅宗让步(当然,这是一个无助的举动)。事实上,作为曹魏的首都,他也向世界证明了自己是东汉严肃的正统继承者(当然,吴蜀不这么认为)。

除了政治考虑外,洛阳在地理上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洛阳周围有黄河和太行山、伏牛山、嵩山等群山,可以说是山川之都。此外,洛阳位于中原腹地,建都本身具有站在中国世界的雄伟势头。

长安:威慑蜀汉的桥头堡

长安一直是东汉的陪伴,汉末也被战争摧毁,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所以当时的地位不如洛阳。然而,长安毕竟是古都,至少是瘦骆驼比马大。

此外,它在重要的军事城镇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离长安南部不远,秦岭的自然保险相对于蜀汉政权控制的汉中地区(蜀汉多次北伐也以夺取长安为战略目的),而长安西部则是羌族等游牧民族聚集区。因此,曹魏一直在长安聚集重兵集团,曹珍、司马懿、郭淮等帝国宗室或重要大臣。

可见长安这座西都,对于曹魏来说,军事上的意义更为重要,堪称是曹魏西部国防前线的桥头堡。

南都许昌: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河南省许昌距洛阳不到200公里。在这样一个近在咫尺的距离设立一个陪都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曹操把汉献帝搬到这里,开始了他威胁天子命令诸侯的职业生涯。可以说,这是他创造霸权的起点,对曹魏具有重要意义。

但事实上,由于汉献帝的存在,许昌逐渐成为支持汉朝反曹的基地(当然,在曹操的严格控制下,它无法翻出太多的浪花)。事实上,曹操后来在叶城和洛阳生活了更多的时间。

可以说,除了巩卫洛阳,许昌作为陪都更注重其在政治和历史上的象征意义。

北都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曹魏政权的大本营

虽然叶城可能不如长安和洛阳出名,但它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但没有统一的王朝)。

曹操在击败袁绍后开始经营叶城。后来,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甚至魏王后,叶城成为曹操的王城。曹操建造了著名的铜雀台和其他建筑,曹魏寺也建在这里。可以说,叶城是曹魏真正属于自己的大本营。

除此之外,邺城地处黄河北岸,在此设都,也可以威慑北方匈奴、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巩固北部边境。

东都桥城(今安徽省亳州市):曹氏族的龙兴之地

以家乡为都城,堪称众多英雄的一贯操作。西楚霸王项羽在灭秦后定都家乡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扬言富贵不归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人;明太祖朱元璋还将家乡凤阳作为明帝国的中都,并动员数十万人建造土木工程(最终因巨大成本而半途而废)。作为曹氏族(包括夏侯氏)的龙兴之地,在这里建都自然没有太多意外。曹操死后也埋在桥城,可算是叶落归根。

此外,位于淮河流域的桥城南部是东吴政权的控制区。当曹魏南下与吴作战时,桥城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在这里,建都也发挥了巩固南方边防前线的作用。

综上所述,曹魏分裂时期的半统一政权之所以设立了五座都城。

首先是政治考虑,要展示其从故乡到统一北方的艰辛历程和丰硕成果,树立其代汉而立的正统性和合法性。

其次是军事原因。曹魏虽然在三国时期拥有最广阔的领土和最强大的实力,但往往成为众矢之的。无论是吴蜀形成的坚不可摧的联盟战线(当然也不乏大打出手),还是西北勇敢凶猛的游牧民族,都不是省油的灯,可以说是长期处于多线作战状态,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曹魏政权建立了多个军事基地和战略要塞,而不是设立多个首都和陪同首都,以实现有利于战争和用兵的目的。

从后来的实际效果来看,曹魏的五都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曹魏的军事政治优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西晋消灭吴蜀、统一世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曹魏实施的五都制在未来历史上不止一次被后世王朝政权模仿(也有人说齐国在春秋时期首次建立了五都制)。

唐代在唐肃宗时期也实行了五都制(主要是由于当时安史之乱的特殊战争时期)。辽朝和金朝也实行五都制(巧合的是,辽金和曹魏没有完成统一)。

渤海、新罗等国也实行了五都制(当然,领土较小,只能被视为微缩版)。也可以看出,五都制对历史文化的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参考资料:西晋三国志 陈寿着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