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歌:壮族民歌有何历史意义?又有何种类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开始就学会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了青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山歌用来表达感情,无论是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节假日还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社交爱情。有一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和争吵有时都是用歌曲代言的。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每个人都能唱,每个人都能唱。因此,广阔的壮乡被誉为歌海。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许多著名歌手,如刘三姐、黄三哥等,被称为歌仙、歌王。

壮族聚居在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每个部门都围绕着主题,有时平行,有时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壮族多声部有100多种民歌。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遍布广西6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地区流传最广。壮族多声部民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深厚,艺术形式成熟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式,应被视为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的突然高峰。它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

壮族民歌分为勒脚歌、排歌、散歌等形式。排歌是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首诗只唱一件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有《布伯》、《布洛陀》、《响亮的歌》、《马骨胡之歌》、《六丘与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响歌》的表现形式比较特殊。它不是以叙事的形式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并购战争为背景,通过抒情对唱表达一对年轻男女的悲欢离合。四句一组,互相问答,拆开是一首独立的抒情诗,连缀在一首有头有尾的故事诗。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包括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