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和诸葛亮的关系怎么样?马谡和诸葛亮的关系介绍

马谡与诸葛亮是蜀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引人注目。作为蜀国将领,马谡才智过人,但与诸葛亮合作却时常遭遇摩擦。诸葛亮则是睿智的军事谋略家,被赞誉为“卧龙”。尽管彼此都追求蜀国的兴盛,但由于不同的策略和个性特点,他们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分歧。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看看

马谡是荆州人士,跟西北的马超是没有多少关系的,虽然两边都姓马。马谡据考证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马谡和马良是兄弟关系,他们兄弟五人,马谡是最小的那个,这兄弟五个里面,乡亲们都认为马良是兄弟五个里面最牛逼的那个。

《三国志》记载: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三国志》记载:良弟谡,字幼常

马良跟诸葛亮的关系很好,信件往来上,马良称呼诸葛亮为尊兄,马良跟诸葛亮的关系也特别好,基本上就是到了举贤不避亲的程度,有一次马良出师东吴,马良要诸葛亮写介绍信,诸葛亮能够直接让马良自己来起草,这本身就说明马良和诸葛亮的关系到了不一般的程度。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於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於听,世服於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於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锺期,敢不击节!”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於孙将军。”亮曰:“君试自为文。”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於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权敬待之。

马良死于章武二年六月。死在这个时间段,就说明马良的死是跟夷陵之战有关。

《三国志·卷三十九·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会先主败绩於夷陵,良亦遇害。

马良死了以后,马谡就成为诸葛亮比较看重的后背,马谡可能也是因为刘备冷落,所以想搭上诸葛亮的门路。

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48岁,马谡39岁,夷陵之战马良死的时候36岁,马谡33岁,诸葛亮42岁。

也就是说,诸葛亮能够跟马良算是平辈,因为两人只相差六岁,但是马谡基本上相差有九岁。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马良可以跟诸葛亮称兄道弟,但是诸葛亮却会把马谡当晚辈的原因吧

第一个疑问:诸葛亮和马谡是不是很早就认识了

诸葛亮的草庐在南阳,距离马良他们家大概有两百公里,从这个角度去分析马良他们可能很早就跟诸葛亮认识了。

因为诸葛亮来荆州的时间比较早,很早就加入了荆州士人圈子,也就是司马徽、庞士元、崔州平这个圈子。以诸葛亮早年自比的志向来说,这样的奇人异士,应该属于声名远播,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盛名播个两百公里,实在不是问题。

其次的话,马良出师东吴那一次,写介绍信可谓是轻车熟路,这种感觉就不像是工作之后才认识的兄弟,更像是工作之前认识的兄弟。因为马良直到建安14年才被刘备征调。

所以我的推断是,马谡他们家应该很早就跟诸葛亮认识了,诸葛亮的焦点可能当时更多聚焦在马良身上

第二、马谡跟诸葛亮是师徒关系吗?

只能说这是演义的说法,我更倾向于接班人的关系。

在政治关系层面,通常都有接班人关系这个说法,因为接班人可以传承治国理念、国防方针,可以在上一代退役后,维持政治集团的利益。

诸葛亮违背众人意愿提拔马谡,这本身就是一种重用,这种重用,我觉得更应该看成是接班人的关系。

诸葛亮和马谡也具备接班人关系的基础,

1、他们是同乡、

2、马谡只比诸葛亮小十岁不到、

3、两个人交流没有年龄障碍

所以马谡跟诸葛亮是接班人关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