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何敢动魏忠贤,崇祯凭什么能铲除魏忠贤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魏忠贤是天启帝朱由校时期崛起的大宦官,由于朱由校一心痴迷于木工技艺,基本上都不这么处理朝政,因而他将处理所有事物的权限交给了魏忠贤,久而久之就让其在朝堂上发展出了一个庞大的宦官势力。魏忠贤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存在,人称“九千岁”,意思是仅比皇帝小一级。而朱由检则是在朱由校暴毙后接替他的位置上任的,在朝堂上并没有自己的基础,那么崇祯为何敢动魏忠贤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崇祯凭什么能铲除魏忠贤的详细解答。

阉宦专权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一个不得不提到的话题之一,如今我们提到这些历史上有名的太监,还能想到很多人的名字,比如汉代的十常侍、唐代的高力士,明代的刘瑾、魏忠贤等等,以从朝代的角度上来讲,越是一个大统一的时代,到了其统治的末期,都容易引发宦官专权的问题。

其实在各种分析中,对于此类现象,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但不管哪一种专权,实际上和皇帝本身的信赖不无关系,但我们一说到宦官专权,普遍认为明代最厉害,特别是刘瑾、魏忠贤时期,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的年代里面,甚至可以做到随意捕杀朝臣,做到与皇帝肩并肩的地位,但实际上明代的宦官掌权远不如唐代那么厉害。

这就要说到刘瑾、魏忠贤两个最杰出的代表,刘瑾是正德年间的的宦官,官至司礼监掌印太监,之所以有这种官职,和明代政治制度不无关系,虽然自朱元璋时期就取消了宰相对皇权的挟持,但由于皇帝本身能力有限,因此出现了内阁,一般来讲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底下首先要将奏折送到内阁,内阁拟定条陈以后,交给皇帝,皇帝批红和盖印以后遵照执行。

但明代后期皇帝各个懒惰,批红和盖印的权力大多都交给身边的亲信,比如太监,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权力相当的大,包括后来魏忠贤,魏忠贤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看似比掌印太监低一等,但是魏忠贤利用客氏,控制了司礼监,等于说将批红和掌印的权力都放在了他手中,也因此魏忠贤权倾朝野,几乎朝堂前面的大臣都要唯命是从。

但魏忠贤后来在崇祯上台以后,很轻易的就将其扳倒,虽然崇祯也比较忌惮魏忠贤,但忌惮的其实是满朝文武的阉党,而不是魏忠贤一个人,可见在当时朝廷上,魏忠贤虽然说一不二,但皇帝只要想,就可以随时将魏忠贤手中的权力收回来,这一点和刘瑾后来被正德帝轻松拿下,几乎是一模一样。

明代的宦官虽然掌权,但实际上和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唐代的宦官权力大到什么地步呢?可以轻松的废立皇帝,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唐中期以后,宦官大多都掌握兵权,比如唐玄宗宠幸的宦官高力士就曾担任骠骑大将军,敕封齐国公,而唐肃宗时期李辅国更是因为拥立之功,被拜为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军政大权。

明代宦官掌权,虽然看似权势熏天,但也不是绝对的强势,魏忠贤本人掌权时就曾受到东林党人的弹劾,甚至一度危急到连自己性命也保不住。天启四年六月一日,左都御史杨涟怀揣着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的奏折,准备上朝的时候直接上奏皇帝,这一次可把魏忠贤吓出一身冷汗,要是这份奏折递上去,皇帝如果相信的话,他不仅是地位难保,就连命也保不住。

可惜的是皇帝后来并未采信杨涟奏折上的内容,这才保住了魏忠贤,其实从这一举动也可以看出来,魏忠贤看似权势熏天,但实际上命脉都在皇帝手里握着,只要皇帝什么时候不想给了,就能随时拿回来,所以明代的宦官虽然看似掌权,但他们必须要讨好皇帝,才能拥有这至高无上的地位。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