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声威浩大的杨秀全,为什么会在天京事变中失败?

曾经声威浩大的杨秀全,作为清朝末年的名将之一,一直以来被视为军事才华出众的代表人物。然而在天京事变中,他却遭遇了失败。这一次的失败并非因为他的军事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在战略决策上犯了重大错误。杨秀全在事变中未能准确判断形势,缺乏对敌人实力的全面了解,最终导致他在天京事变中失利。

  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袖之一。然而,在天京事变中,他和他的家属、部众几乎全被屠戮。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相关内容。

  发生于19世纪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是历史上一个少有的乱局。为什么要说这是一个乱局呢?因为,金田起义后,农民运动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速的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而这中间尤以太平天国最为声势浩大。不过,这场运动自诞生之初起,便有着自身的局限性,这样的情况下,太平天国的失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历史的一个必然。

  当我们回顾那段充满着铁与血的14载岁月时,我们能够发现的是,“天京事变”在这场运动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这样说,在于经过此次内乱之后,整个太平天国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末路。同时,我们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发现这场内乱的两位主人公之间,也就是洪秀全与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有着诸多的地方是经不起人们去推敲的。尤其是这场变乱的结果,始终都让人们感觉到些许的奇怪。造成这样的原因,莫过于杨秀清在“天京事变”前,明明已经掌握了兵权,还击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如此声威浩大的他,却败在了洪秀全的手里。那么,占据如此大优势的杨秀清为何不是洪秀全的对手呢?

  首先,我们需要去深挖这长内乱的本因。很多时候,我们在评断这场变乱的结果时,很容易将视线停留在表面,从而忽略了杨秀清必败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情况在于,虽然洪秀全手中并不握有实权,但是凭借着此前永安封王,使得洪秀全虽然不具备实际权力,却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精神象征。

  虽然,杨秀清可以依仗教权,短暂的凌驾于洪秀全之上。但是,在古代中国传统皇权思想影响下,杨秀清始终都是一个权臣的存在。凭借着所谓“天父下凡”的方式,打算彻底的凌驾皇权,显然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拜上帝会”所谓的那一套理论,对于所有人来说终归是虚无缥缈的,而洪秀全手中握有的皇权才是实打实的。

  同时,杨秀清的失败也同自身的原因,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情况,在于杨秀清的跋扈。如果真的想要挑战洪秀全的权威的话,则应该尽量拉拢众人,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不陷入众叛亲离的局面。不过,查询史料的话,我们能够发现,当时的太平天国诸王,显然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洪秀全的压制。这中间尤以北王韦昌辉受到杨秀清压制最为严重。以至于,当时的诸王在听到“天父下凡”后,立马都会变得异常的恐惧。诸王是这样,更别提其他的小吏了,史料记载如果遇到杨秀清“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由此可见杨秀清的跋扈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一切就注定了他在之后的变乱中,迅速败落殒命的结局。

  其次,回顾此前的永安封王,也能看到端倪。这样的原因在于虽然永安封王之后,虽然形成了杨秀清一家独大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力量能够制衡他。当时诸王,无不自设府衙,并且手下也拥有众多的将士,虽然她们无法单独同东王抗衡,但是只要联合起来,那么杨秀清就必然不是对手。尤其是石达开,当时手下将士众多,并且节制西征。所以,杨秀清看起来声威浩大,可一旦诸王拧成一股绳子,那么杨秀清的失败也就成了必然。

  杨秀清的失败,虽然看起来出自于偶然,可实际上他的失败,有着一种必然性。如果我们剔除“拜上帝会”的宗教因素,会发现这场内乱,更像是权臣向皇权的挑战。中国古代历史中,始终都有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权臣挑战皇权,如果在挑战之前没有扫平一切掣肘自己的力量,那么面对这个权臣的必然会是身首异处。显然,杨秀清就是那个失败了的权臣,哪怕他声威浩大。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