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登基,汉武帝带领汉朝走向巅峰:对汉武帝的一生进行浅析

十六岁登基,汉武帝继位时正值青春年华。然而,年少登基并不妨碍他将汉朝带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汉武帝勇于探索,执政期间积极推行改革,着手建设国家治理体系。他的治国之道不仅经济繁荣,还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将汉朝的势力拓展到了新的边境地区。汉武帝的一生是汉朝历史上重要而精彩的一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引言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西汉刘彻统治时期便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盛世,社会在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巅峰水平,所以这个时代的君主刘彻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武帝时期的光辉并非是这一朝君臣的努力,秦朝定下了许多优秀的制度,为汉朝的统一打下了制度基础,而汉朝成立初期统治者们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施行黄老无为的统治政策,使得国力到武帝时期得到了恢复。

我们谈论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将秦汉分入同一个单元格内,主要的原因就是秦汉时期的各个制度大体上相似,秦朝放弃了先秦时期的落后制度,开创了更符合当时社会的新制度,而汉朝则弥补了秦朝短命的遗憾,将制度传承了下来。比如说汉初时所执行的便是始皇帝听从李斯的建议,设立的郡县制度。

十六岁登基,汉武帝带领汉朝走向巅峰:对汉武帝的一生进行浅析

秦国扫灭六国后面对着一个难题:如何管理打下的疆土。淳于越与李斯各执己见,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策,淳于越觉得应该依循周礼继续实行分封的政策,而李斯则一言道出了东周时期天下动荡的原因,要求进行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郡县制度。最终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将天下划分为多个郡,每个郡下面统领相应的县。此外始皇帝还颁布了多项政策将天下的货币文字道路都进行了统一。

秦朝的政治制度使得中国走向了统一,华夏民族正式的形成,西汉沿袭了秦朝的这些制度,统一使得国家有了强大的政治基础。

而西汉自从建立以来上层的动荡不断,现有吕氏掌权,在吕雉死后一群建国时期的功臣对吕氏进行了残忍的清洗,选了边陲地区的小王刘恒来做新的皇帝,此后又出现了窦氏掌权的局面,武帝为了夺回政权也与祖母进行了一番政治较量。但是无论上层如何变化,并没有波及到下层的百姓,无论是窦氏还是吕氏,所坚持的一直都是养民政策,文景之时更是将税收降到了历史新低,一度出现不向百姓征税的情况。

优秀的军事将领是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大的重要标准,而武帝一朝出现了两位哪怕放在冷兵器历史上都能跻身前十的优秀将领,卫青和霍去病的出现,武帝本人击退匈奴的雄心,促成了封狼居胥的佳话。

汉初平定中原的叛乱已属不易,对于北方的匈奴,汉初的统治者们一直是用和亲的政策来维持双方边境的安稳,面对匈奴动不动就骚扰洗劫长城附近的行为,汉朝皇帝始终都是使用消极的抵御政策。

到了武帝时期,他不愿意再忍受国境被这些蛮夷骚扰,加之在他的时期国力已经相当的强盛,所以他征集了大量的人马,派遣将士北上进行对匈奴的战争。卫青和霍去病便是带领汉朝的军人成就非凡事业的两位天才将领。

卫青出身卑微,起初只是一位帮着贵族驾车的奴隶,因为姐姐获得了皇帝的宠信而谋得一个在皇宫外值守的工作,在这段时间内他的才华得以向武帝展现,并且直接参与了武帝对于打败匈奴的谋划当中。

霍去病是作为一名贵族长大的,因为小姨和舅舅在朝中的关系得以随军出征,在首次出征中便因为带领八百人深入匈奴队伍将其剿灭而封侯千邑,此后武帝为了能够平衡朝中的权力天平,将一部分卫青的军权和政治权力分到他的身上,而他也利用了这些权力,大破匈奴右贤王,行军直至酒泉,在狼居徐山下进行封禅。

在权术方面,刘彻同样是顶尖的水平,少年时候从祖母手中夺回皇权,壮年时解决了父亲与祖父都没有解决的削藩问题,临了立下罪己诏悬崖勒马,救帝国与泰山将倾之前。

上文我们已经说过了,西汉建立以来,统治者所坚持的都是黄老的无为之道,而武帝所推行的则是儒法并行,在他的时期出现了董仲舒这样的儒学大师,将儒家彻底变为官方的学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对祖孙之间的矛盾有多大,窦氏曾经多次打压年轻的刘彻,废用他所任命的人才,董仲舒就是其中的一个牺牲品。但是武帝依靠着拉拢朝中人物,建立由一批亲信组成的内朝,最终将天下的权力重新收归了自己的手中。

壮年时期的刘彻无法忍受由楚汉时期就形成的地方割据,下决心要削弱藩王实力。楚汉相争时期天下就存在了许多的封王,汉初高祖为了对这些异姓王进行压制又封了许多刘姓的诸侯王,到了文景时期,这些封王的势力逐渐强大,景帝时期甚至出现了八王之乱这样的重大政治叛乱。哪怕解决了吴王为首的叛乱,由于太后宠信小儿子梁王,景帝一直以来都十分烦恼。

刘彻吸取了父亲急于求成的经验,向天下的诸侯王们推出了推恩令的政策,逐渐将大的地方势力分解,最后再收归中央。

晚年时期的刘彻意识到了自己穷兵黩武对于国家造成的巨大伤害,所以他在最后一次于泰山封禅之时突然感悟,对着群臣一番自我批评,还发布了罪己诏来安抚百姓。当时桑弘羊向他提出建议将一部分百姓移到西域进行土地的开垦,放在以往他一定会答应此事,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给人民造成的负担过於沉重,遂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后世传颂千年的杰出帝王其实也是人,作为一个人,势必会有自己的感情,在皇权、志向、权术的背后,刘彻本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面对着他的臣子和亲人们,他究竟是抱着怎么样的情感?

刘彻的一生很长,每一个阶段陪伴他的人都不尽相同。少时的他曾经对着表妹陈氏说出要建一座金屋把他藏起来的甜蜜话语,但是他收回皇权不久之后便废除了陈皇后。他曾无比看好的侄子霍去病,在二十出头的年纪便先他一步永远长眠于茂陵当中,替他大破匈奴的卫青,因为他在政治上的打压赋闲在家,在寂寥当中先他离世。他的嫡长子刘据,自小长在他的身边,他给了这个儿子自己所能想到最好的一切,却因为皇权产生龃龉父子间兵戎相见。在他身边陪伴了他数十年的卫皇后,在听闻儿子叛变失败之后在椒房殿自杀。

刘彻后来发布罪己诏,最沉郁之处便是对儿子的歉意和思念。事实上当时太子的叛乱被镇压,哪怕到了最后武帝对于平叛部下的指示都是生擒,只不过他没有想到一向优柔的长子,这辈子唯一一次的叛逆竟是这样决绝,刘据在溃败中引剑自刎。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却不难猜到他作为一位六十多岁的父亲听闻正值壮年的儿子自杀时的悲痛之情。

武帝最后选择了幼子刘弗陵作为储君,为了稳固他的储位,武帝把自己所有的儿子都送往了封地,杀死了宠爱的钩弋夫人,将天下和六岁的幼子托付给了几位朝臣。

结语

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创造盛世的人物,那些陪他走过缱绻岁月的情人,那些他的儿子们都没有陪伴武帝到最后,现在我们回望历史,会感叹刘彻的伟大和他创造时代的绚烂,但是作为一个灵肉俱全的人,刘彻自己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应该也会体会到一丝寂寥。

参考文献

《汉书》

《史记》

《资治通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