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宗有哪些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竟使西夏进入了全盛时期

  夏大德五年(1139年)六月,崇宗李乾顺风,终年56岁,在位54年。他的儿子李仁孝继位,当时16岁,西夏仁宗。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仁宗不同于前三代君主。西夏易宗谅佐、惠宗秉常、崇宗乾顺年轻时继位,后党控制了朝政。仁宗从继位之初就掌权,开始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

  李仁孝为父亲完成国丧后,政治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大德五年(1139年)11月,把母亲任氏和曹氏尊为两宫太后。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让两宫太后势均力敌,不能干涉政治。其次,他是皇后。他选择了吴氏为后,这也是相当有用的。

  无家族是党项族中一个强大的部落,无家族本人也是一个知识渊博、聪明贤惠的人,尤其是她在汉文化方面的造诣,深受仁宗的赞赏。仁宗立无氏为后,有两个作用:一是依靠无氏部落加强皇族势力;二是为仁宗政治创新中的大兴汉学奠定基础。仁宗李仁孝在短时间内完全控制了朝政,仁宗以其非凡的政治头脑赢得了“制义去邪”皇帝的美誉。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重视文化教育是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阶级懂得“建国君民,教育第一”的道理。崇儒重教是基本的文化国策。夏仁宗李仁孝也知道“人才是国家兴衰之系”。因此,仁宗在取得政权初步稳定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核心仍然是加快汉化的推广。

  内容涉及制度、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领域,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创新。由于封建国家发展的需要,仁宗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西夏国内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封建政权机构的改革中,李仁孝改革了官职名称,使西夏的官职从以前的两个名称转变为一个名称,完全按照宋朝的官职制度和官职名称确立;二是封王制度,巩固西夏封建所有制和皇室家族的统治。

  在精神文化领域,李仁孝大力倡导尊重孔子、尊重儒家思想、弘扬佛教。这是仁宗在全国范围内开办学校和科举考试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西夏到李仁孝时,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出现了稳定繁荣的景象。这与西夏仁宗兴汉学、重视人才培养无关。

  夏仁宗仁孝为了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全国文化水平,下令在全国各州县设立学校。“中国增加了3000名弟子”,人才培养数量增加了10倍,对象也从原来的西藏官僚儿童扩展到低级官僚和普通儿童,开始了全国普遍意义上的人才培养。

  此外,为了加强对党项贵族宗室子女的培养,仁孝还专门在宫廷设立了小学,培养的对象是皇族宗室子女,年龄7岁~15岁。选择专门的人进行训练,仁孝和皇后绝氏也经常去教。1145年,仁孝模仿中原制度,创立了大汉太学。

  在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献中,有一篇题为《新修太学歌》的文章,赞扬了夏仁宗重修太学。根据历史资料《新修太学歌》(西夏于1192年重建太学)记载的内容,西夏太学的形式完全继承了中原汉唐的传统。西夏太学应该是西夏汉学的大学,也是西夏最高的大学。西夏太学的学生主要学习番汉诗、医学知识和佛教。太学的建立使西夏教育机构的建立达到了相对完整的状态,也使西夏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年(1146年),西夏尊孔子为“文宣帝”,让各州县建庙立孔子像,让西夏人崇拜。李仁孝尊重孔子加帝,这在中国古代是“前所未有的人,后所未有的人”。1148年,仁孝模仿宋朝建立了“内学”。

  宋在理宗时设内小学,专门接受贵族子女和宗室10岁以下儿童优秀入学教育,包括教授、直讲、陪读等教官。西夏既是仿宋建内学,那么西夏内学也与之相似,也选名儒主持。当时的西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党项羌人懂儒学,造诣高超,并不逊色于内地的汉文学家。比如调道冲、濮王仁忠、骨勒茂才等人都是善用汉文化浇灌西夏社会的代表人物。调道冲曾被任命为蕃汉教授。

  元人于吉在《道园学古录·西夏相乌公画像赞》中说:“西夏之盛,礼孔子。极度尊重亲人,以帝庙祭祀。有儒臣,早研究典谟。通经同文,教其国都。然后相其君,作服施采。顾瞻学宫,雕像斯在。人们很少知道这个国家是浪费时间的。坏宫改造,不闻金丝,不忘亲人。在贤孙子,载图丹青,征求良史。”这一方面说明了调道冲在西夏历史上的地位。

  同时,它也反映了西夏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对儒家和儒家人才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同一时期的辽金少数民族政权难以与西夏相比。

  此外,李仁孝还创新了官员选拔制度,以满足西夏封建化发展的需要。仁孝时期,模仿宋制实行科举制。夏人庆四年(1147年)8月,李仁孝建立了“名法”,亲自在宫中试举人,复设了童子科。

  因此,“取士日甚至”。这无疑扩大了西夏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科举制度使大量有识之士脱颖而出。西夏第八代皇帝遵旭出生于科举考试。”遵旭注重明净,力学少,长博通群书,工隶篆。纯佑廷试进士,唱第一,使思齐王爵。很少有人提拔大都督的主人。”。

  天庆十年(1203年)三月,“策士,给宗室遵旭进士和第”。这在中国历代君主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西夏神宗时,权鼎雄是天庆中举的进士。夏献宗三年(1225年)的著名大臣高志耀也是进士科。翰林学士王伟、焦景颜、刑部尚书李国安都是进士。他们在西夏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时,虽然西夏的科举制度在取士科目上仍有局限性,但西夏的人才选拔制度已经达到了形式上的完整性。自仁孝实行了以科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一直用于西夏灭亡。

  李仁孝为西夏人才的培养和中国文化在西夏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到目前为止,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在西夏已经完全确立。西夏番茄文化的斗争经历了李元浩、李原佐、李秉昌、李干顺到李仁孝时期,最终以中国文化的胜利告终。仁宗时期的大胆改革措施使西夏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西夏已经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