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闹花灯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元宵节闹灯笼的习俗是怎么来的?这一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盛行。今天,有趣的历史编辑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

  正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灯笼烟花高潮。因此,元宵节也被称为“元宵节”。在山西县一级城市甚至乡镇,这些居民集中在繁华热闹的区域。正月十五到来之前,街上到处都是灯笼、鲜花和摇曳的灯光,达到了正月十五晚的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成为山西民间的自发活动。


  正月十五晚,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灯、鸟禽灯等,吸引着观灯的人。

  正月十五,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到处都有很多凶禽和野兽伤害人,所以人们组织起来打架。一只鸟因为迷路而降落在地球上,不小心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非常生气,便传旨,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全部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人民无辜受苦,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把祥云开到人间,把这件事告诉了人们。听了这话,大家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一位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每户人家都在门前挂红灯,燃放鞭炮、烟花。天帝会认为人们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天兵看着凡界,发现世界上有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告诉天帝不要下凡放火。天帝听了之后,心里很开心。就这样,人们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了感谢天帝之女的善良,纪念这一事件,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烟火,放鞭炮来纪念这一天。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