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前期的劲敌几乎都被孙权耗死,为何孙权没能实现统一?

在三国时期,孙权作为东吴的主要统治者,成功地耗尽了许多前期的劲敌。然而,尽管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孙权却没有能够实现统一的目标。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何孙权最终未能将整个中国统一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可能有多个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从政治手段的局限性到内外因素的交织影响,都可能对其统一大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孙权,吴太祖,字仲谋,三国时期东吴的创始人、政治家、军事指挥官,在位23年。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在三国历史上,与许多其他著名人物相比,孙权死得真的很晚。孙权去世时,曹操已经死了32年,刘备已经死了29年,诸葛亮已经死了18年。当时,刘禅在蜀国,内政混乱。在魏国,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的变化,一年前去世,权力落入了司马家。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国早期中期的所有强大角色似乎都被孙权杀死了。那么,孙权为什么不能统一世界呢?

  事实上,这是因为与魏国相比,东吴的整体国力仍然处于绝对弱势的状态。孙权本人的军事才能并不那么强大。此外,当时东吴也存在许多矛盾。特别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更不用说统一世界了,保证魏国不被摧毁是非常困难的。

  事实上,这种情况主要与东吴的历史有关。

  东汉末年,吴军人孙坚凭借军事成就逐渐处于高位。与董卓乱政一致,孙坚率领军队与其他地方英雄组成联军,共同攻打董卓。虽然联合讨东行动以失败告终。然而,孙坚在战斗过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不幸的是,后来,作为袁术的将军,孙坚命令袁术与荆州刘彪作战。孙坚死后,他的长子孙策继承了他的遗产。首先,他在袁术的指挥下工作,然后继承了孙坚的一些余部,以平定江东的名义前往江东。

  当时,袁术同意孙策去江东,主要是因为他想吞下孙健的大部分余地。孙策所掌握的只是少数军队。但没有人想到。到达江东后,孙策迅速招募了大量军队,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后来,孙策利用袁术的死亡,大幅扩张,最终成为江东的新主人。

  然而,在孙策统一江东后不久,他在一次狩猎中被刺死。孙策死后,虽然留下了一个儿子,但由于年龄太小,他根本无法继承孙策的地位。因此,最后,我们只能推荐孙策的弟弟孙权继承江东之主的地位。

  今年,孙权只有19岁。

  父亲和兄弟的相继去世使年轻的孙权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幸运的是,孙策确实给他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团队,比如周瑜和张昭。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孙权成功上台,避免了被架空的风险。但在这个时候,孙权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就在这时,周瑜向孙权介绍了一个叫鲁肃的人。

  鲁肃出身世家,才华横溢。鲁肃见到孙权后,帮助孙权分析了现状。鲁肃判断,未来北方将由曹操统一,孙权的主要任务应尽快统一扬州,然后攻略荆州,实现荆阳一体化。然后,凭借长江天险,孙权可以彻底阻挡曹操的军队,与曹操实现南北分治。未来,一旦北方出现问题,孙权就可以趁机北上,最终统一世界。

  鲁肃的建议当时被后人称为“榻上策”,因为他们是在榻上随意交谈的过程中提出的。《榻上策》对东吴意义重大,相当于东吴的战略规划,相当于诸葛亮对刘备的《龙中对》。孙权得到鲁肃的建议后,终于不再迷茫,有了自己的目标。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显然,完成鲁肃提出的战略并不容易。无论是坐稳扬州,还是西进拿下荆州,都不容易。在接下来的八年里,孙权平定了内部叛乱,牢牢控制了整个江东地区。江夏县黄祖三次用兵。

  黄祖是荆州牧刘表的将军,实力雄厚。江夏县是荆州东门户。如果你不能赢得江夏县,你就不能谈论整个荆州的策略。最重要的是,黄祖是孙权杀害父亲的敌人。当孙健攻击刘彪时,黄祖射杀了孙健。

  前后花了五年时间攻击黄祖三次。

  虽然孙权最终确实赢得了江夏县,杀死了黄祖。但从这里不难看出,孙权的军事才能确实非常普遍。五年后,他赢得了江夏县。你什么时候想按照鲁肃的战略理念赢得整个荆州?

  然而,孙权刚刚赢得江夏郡后不久,发生了一场剧变。

  曹操开始带领军队南下。而且,曹操刚南下不久,刘表就病死了。

  此时,曹操统一了整个北方,威胁汉献帝,实力极强。更重要的是,刘彪的继承人刘聪是一个软柿子。面对曹操的军队,刘聪不敢抵抗,直接投降。

  刘聪的投降使曹操毫不费力地占领了荆州北部。这样,曹操就扩大了长江以南的力量范围。鲁肃荆阳一体化,以长江自然危险和曹操的战略理念,完全宣告失败。

  接下来,我们该去哪里?

  当孙权再次陷入困惑时,又有一个人突然来访,那个人,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刘备的顾问,刘备相当于刘备的将军。刘备和曹操有血仇。刘备曾在首都暗杀曹操,因此刘备不可能投降曹操。此时,刘备和刘彪的长子刘琦仍然掌握着一些领土,超过2万名士兵和马匹,这是他们的全部实力。

  至于诸葛亮来看孙权的原因,很简单。为了说服孙权,他与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由于诸葛亮的游说和当时东吴大都督周瑜的坚决主战,孙权最终决定与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孙刘联军与曹操进行了赤壁之战,以弱胜强,最终击败了曹操。赤壁之战后,原本危在旦夕的东吴转危为安。

  然而,赤壁之战的最大赢家不是孙权,而是刘备。

  赤壁战争结束后,刘备第一次占领荆州南部四县,拥有自己的核心领土。此后,刘备又开始攻略益州,最终成功入主。另一方面,孙权虽然打败了曹操,但荆阳一体化的战略理念仍然无法实现。因为此时的荆州,已经一分为三。一部分掌握在孙权手中,另外两部分掌握在曹操和刘备手中。掌握在曹操手中的那部分,很难打下来。而刘备手中的那部分,由于双方的盟友关系,也无法动手。

  孙权也曾想过,绕过刘备,西征入蜀。然而,当孙权刚刚计划实施这一计划时,东吴的大部分督察周瑜突然去世。周瑜的突然去世迫使孙权暂时放下计划,完全失去了进入蜀国的可能性。

  而且如果贸然和刘备翻脸,双方的同盟关系就破裂了,那时曹操又南下了,吴蜀两家都会死。

  想了想,孙权把目光转向了南方的交州。交州位于南方,此时没有被刘备占领。因此,赤壁战争结束后,孙权让交州进行南征,最终赢得了整个交州。然后孙权迁都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两年后,孙权带领吕蒙和甘宁征服安徽城市,控制江淮南部。

  随着东吴的快速发展,刘备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就在孙权成功控制江淮南部时,刘备攻略了整个蜀地,成为益州新牧羊人,实力再次扩大。另一方面,虽然东吴赢得了交州,但三国时期的交州根本是一个粗糙的地方,没有多少价值,人口极其稀少。

  因此,此时,孙权再次关注荆州,希望实现鲁肃提出的“荆阳一体化”的理念。孙权首先与刘备谈判,希望刘备能放弃荆州。刘备并不愚蠢,荆州对蜀国也很重要,自然不可能让孙权。所以孙权决定与刘备进行局部战争。

  公元215年,当刘备攻略汉中时,孙权让吕蒙突然率兵攻打荆州,赢得了长沙、桂阳、零陵三县。刘备自然很生气,立刻想和孙权全面战斗。然而,就在这时,曹操率领军队抵达汉中。为了抵抗曹操,刘备不得不优先与孙权重新谈判,双方重新划定领土。之后,刘备全力以赴在汉中与曹操作战。

  这次惊喜袭击让孙权尝到了甜头。孙权发现,即使他进攻荆州,刘备也不敢为了抵抗曹操而彻底翻脸。因此,孙权开始更加大胆,开始计划赢得刘备控制的荆州剩余地区,完全实现荆阳一体化的理念。

  两年后,机会来了。

  刘备在汉中击败了曹操,但他的实力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为了分担宜州的压力,守卫荆州的关羽决定攻击襄樊,吸引曹魏的一些注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关羽真的太擅长战斗了。结果,一场骚乱战变成了一场歼灭战,导致双方不得不派出更多的军队,关羽的后面立刻变得空虚。

  看到关羽背后的空虚,就在这时,曹操派使者去游说孙权。所以孙权只是推船,暂时向曹魏屈服,然后派吕蒙奇攻击关羽后面。后来,关羽被麦城打败,被吴活捉。孙权想说服关羽,但关羽宁愿死,所以他不得不杀了关羽。关羽死后,蜀汉在荆州的所有领土都落入了孙权的手中。

  到目前为止,鲁肃过去提倡的荆阳一体化终于实现了。但与此同时,孙权和刘备的盟友也彻底闹翻了。关羽的死,加上荆州对蜀国的重要战略意义,使刘备决定孤注一掷,动员全国军队与孙权作战。

  孙权万万没想到刘备真的敢和自己彻底翻脸。但是已经吃进肚子里的地盘,自然不可能吐出来。于是孙权命令鲁迅掌管军队,与刘备作战。这场战争,历史上被称为夷陵之战,以东吴的胜利告终。夷陵之战后,蜀国损失惨重,几乎打光了所有家庭背景。就连刘备本人也死于白帝城。

  在此之前,就在孙权杀死关羽的那一年,曹操也因病去世。三个英雄中只剩下一个孙权。此后,在蜀国,刘禅少年即位,由诸葛亮辅助。在魏国,曹丕上台后,他强迫汉献帝给自己一个禅宗位置,成为皇帝。

  曹丕登基后,为了树立威望,他带领军队进攻东吴,但最终被东吴击退。面对曹魏的压力,已经着火的孙刘不得不再次结盟。

  此时,三足鼎立的势头,完全形成。

  三足鼎立,就是谁都无能为力。

  曹魏不可能用自己的力量同时摧毁吴蜀两家。从吴的角度来看,曹魏不能在北方作战,而西方必须与盟友蜀国作战。一旦双方再次开战,曹魏就会再次南下。

  这是一个无法打开的死结。

  面对这种情况,孙权决定继续执行鲁肃的《榻上策》。不管怎样,长江以南的一切都归他所有。荆阳一体化已经实现。接下来,等待曹魏内部的混乱。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孙权也趁曹丕去世,北上伐魏,但没有任何成就。魏国也再次南下军队。结果,他在石亭战役中惨败,被孙权击退。

  虽然这些战争相互胜负,但它们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局面。孙权有长江的自然危险。只要他不能突破长江,魏就不能摧毁孙权。魏国的国力远不如东吴强大,吴国很难成功北伐。

  这种僵局持续了十多年。

  直到公元241年,魏国才出现大乱,但东吴内部却出了问题。

  这一年,孙权所立的太子孙登死了。

  孙登的死对吴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孙登作为孙权的长子,王位一直很稳定,也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然而,孙登英年早逝,死在孙权之前。孙登死后,东吴王位继承人的问题立即凸显出来。

  孙登去世后,孙权立了三个子孙和王子。然而,储君之争并没有随着孙和被立为王子而结束。孙权的第四个儿子鲁王孙霸仍然坚定地与孙和竞争。

  孙和孙霸之间的斗争迅速扩展到整个吴国寺庙。东吴的大臣们开始分开排队,形成了两个学校。这场夺权之战席卷了整个吴国,没有人能置身其外。就连当年打败刘备的大都督鲁迅也因参加了“两宫之争”而死于抑郁症。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由于这场“两宫之争”,东吴内部一直在内斗。即使是孙权也无法平息内斗。因此,即使在蜀国,诸葛亮也死于五丈原,后来蜀国的政治极度混乱。在魏国,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在中国也很混乱。但此时,老孙权根本无法抓住这些机会。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孙权去世前,他废除了太子孙和,杀死了鲁王孙霸,并将小儿子孙良改为太子。

  虽然孙权活得足够长,但他杀死了许多对手。然而,他的军事才能是有限的,吴国执行的《榻上策》主要是防御性的。此外,孙权晚年,“两宫之争”涉及到他的大部分精力,使他无法再战斗。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孙权虽然活得足够长,但仍然无法统一世界。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