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在夺取荆州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从荆州发动北伐?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东吴夺回荆州后为什么不在荆州发动攻势,而是在淮南与曹魏作战。让我们看看!

  三国时期,围绕荆州进行了反复的争夺。这是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三个国家之间。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三个国家都必须获得荆州,其中苏州是最强大的。为夺取荆州,东吴不惜撕毁与刘备的盟约,与刘备进行了两场两败俱伤的战争。然而,东吴在夺取荆州后,并没有从荆州发动北伐,而是继续在淮南发动攻势。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东吴争夺荆州。

  孙策向袁术借兵夺取江东后,开始向长江上游发展势力。他在为父亲报仇的旗帜下,攻击了荆州东部的黄祖部。孙策死后,接替他的位置的孙权也继承了他的遗产,继续攻打荆州。最后,孙权杀了黄祖,夺取了荆州的一部分土地。

  然而,曹操也盯着荆州,并不想让孙权成功。他派遣了一些部队进入淮南,迫使孙权撤军,以保护他的基本位置。曹操夺取荆州后,孙权与刘备结盟,在赤壁战役中击败曹操军队,为三国奠定了基础。

  赤壁战争结束后,孙权夺取了荆州南县,刘备夺取了长沙、桂阳、零陵、江南武陵四县。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周瑜还将南县的江南部分交给了刘备,而东吴则占领了江夏。周瑜死后,孙权还将南县借给了刘备。

  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双方就湘水发生了争执。和解后,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重新签订盟约。湘水以西的零陵、武陵、南郡归刘备,以东的桂阳、长沙、江夏归东吴。

  但孙权对此并不满意。战后,他向曹操请求投降,并再次与曹操结婚。关羽发动襄樊战争时,袭击了荆州。孙权派吕蒙穿白衣渡江,迫使傅士仁和糜芳投降,一举夺得荆州。关羽在回家的路上绝望,军队离散,被吴军俘虏。孙权终于实现了夺取荆州的愿望。

  二、孙权夺取荆州的战略意图。

  孙权不得不夺取荆州的原因与他的战略意图有关。当他遇到鲁肃时,他有一个著名的“榻上问题”。在这次谈话中,鲁肃明确指出,曹操不能很快摆脱,汉朝不能复兴,他鼓励孙权有统一世界的信念。

  鲁肃为孙权制定的战略计划是“根据长江,建立皇帝,北向争夺世界”。该计划的本质是首先全力夺取对江东生存有重要影响的荆州,然后建立自己的政权,派遣军队进行北伐,统一世界。虽然孙权口头上没有明确同意,但他心里非常同意。他将来会谈论这件事,并说这是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这样,为了实现长江的目标,赤壁战争结束后,孙权派周瑜直接前往江陵。战后,吴占据了沿江的江夏和南县,将整个长江防线连接起来,实现了长江的战略目标。然而,此时,吴也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东吴夺取长江防线后,曹军依靠两个战略据点进行对抗。荆州是襄樊,淮南是合肥。荆州方向上,周瑜与曹军对峙,淮南方向上,孙权多次向合肥发动攻势,但一无所获。

  周瑜去世后,经过鲁肃的调解,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这样,东吴减轻了军事压力,将主力转移到淮南攻打合肥。然而,当刘备夺取益州并成长为势力时,孙权感到了压力。他向刘备要荆州是他心中压力的外在表现。

  鲁肃死后,主张武力夺回荆州的吕蒙接替了鲁肃的位置。他与孙权合谋。武力夺取荆州后,他派兵守卫白帝和南郡,亲自守卫襄阳。此外,他还用1000多名水军巡逻长江。因此,长期以来,他一直希望武力夺取荆州的孙权和吕蒙一拍即合,发动荆州之战,夺取荆州。

  三、孙权夺取荆州后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鲁肃和吕蒙在孙权夺取荆州前后战略的变化。正是这一变化,荆州落入孙权手中后,其战略价值也发生了变化。荆州是刘备和诸葛亮的龙中对的重要战略方向。他们把荆州作为北伐万洛的军事基地和主力军的出发地。在这里,荆州具有进攻的战略意义。

  在鲁肃的战略中,荆州的战略地位与刘备和诸葛亮相同。周瑜期间,东吴著名将军指挥,主动进入荆州。周瑜甚至有余力进入四川夺取益州。然而,随着周瑜的去世,东吴的实力并不能保证在荆州和淮南同时对曹操施加压力。因此,鲁肃建议孙权将南县借给刘备,以分担东吴的军事压力。

  鲁肃的意图是攻击曹操。有刘备在荆州牵制曹军的一部分主力,东吴就能集中主力在淮南发动攻势。原来鲁肃的战略是成功的。当他活着的时候,孙刘联盟相对稳定,刘备在益州和汉中发展,击败了曹操亲自领导的军队。而东吴在淮南发动持续攻势,压制了曹军的发展。在此期间,曹操损兵折将,焦头烂额。

  然而,鲁肃去世后,吕蒙和孙权制定的战略完全违背了鲁肃的意愿。他们的重点是夺取荆州,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基地。让我们看看吕蒙为孙权制定的战略。这完全是一种防御战略。原本实力不强、无法与曹军抗衡的东吴,增加了荆州的防御区,不得不分兵防御刘备和曹操的攻击。长江只依靠1000多名水军的巡逻来确保安全。

  我们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苏州保护自己是好的,更不用说攻击曹军了?因此,吕蒙的战略是一种保守的防御战略。虽然他夺回了荆州,但苏州也失去了对曹军的优势,再也无法取得战略胜利。

  四、东吴在淮南发动攻势是迫不得已。

  东吴夺取荆州后,战略上极其困难。东吴增加了荆州防御区,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关东曹军的主力军。与此同时,由于撕毁盟约,刘备进入战争状态,他不得不派遣大量军队到长江上游,以防止刘备的报复。为此,孙权不得不妥协曹操和曹派,毫不犹豫地改善他的战略形势。

  但这种关系非常脆弱。与刘备夷陵战争结束后,孙权和曹丕立即翻脸,再次进入战争状态。在这场战争中,曹丕的水军无法与东吴抗衡,不得不撤军。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吴军的弱点。

  战后,东吴进行了军事调动。不知道东吴虚实的曹魏君臣实际上想放弃襄樊。他们主动退出襄樊,烧毁了襄樊。然而,令他们惊讶的是,东吴并没有觊觎襄樊,也没有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我们可以看到,东吴甚至没有轻易占领襄樊的想法。他怎么能指望它在荆州发动进攻呢?

  然而,吴从未停止与曹魏的竞争,即淮南方向。吴多次派重兵与曹魏争夺战略要地合肥,双方伤亡惨重。那么,吴为什么这么担心合肥呢?

  这是因为淮南的竞争决定了东吴的生死存亡。夷陵战争期间,曹魏谋士刘烨建议攻打东吴。他说,在被刘备和曹魏击败后,刘备占领的荆州只是东吴的皮毛,而曹魏占领的江东是东吴的基础。这说明了荆州和江东对东吴的重要性。

  由于江东是东吴的根本重地,东吴不得不与曹魏争夺淮南,以保卫它。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的经验教训是“守江必守淮”。要守卫长江防线,我们不能在江南退缩。我们必须确保淮河一线的防御。否则,长江跨越千里,敌人无处不在,没有办法预防。

  只有确保淮河防线,才能迫使敌人的主要力量提前发展,从而判断敌人的主要攻击方向和作战意图。在此基础上,防御方可以提前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采取敌人的行动,以确保长江防线的安全。这一经验教训是经过长期战争验证的事实。

  众所周知,东吴在夺取荆州并与刘备进行了两败俱伤的战争后,完全无法与曹魏抗衡。与蜀汉重新结盟后,东吴在淮南方向的进攻,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防御状况。这种进攻与其说是对曹魏的进攻,不如说是东吴对曹魏的进攻防御。历史证明,东吴直到灭亡才能夺取淮南,其长江防线一直受到曹魏的威胁。因此,东吴只能继续攻击曹魏的淮南方向,以保持对曹魏的压力,以确保其基本安全。

  结语:

  三国时期,魏、蜀、吴围绕荆州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荆州落入曹魏、东吴手中。为了夺取荆州,东吴采取了一切手段,甚至毫不犹豫地撕毁了盟约。然而,在夺取荆州后,东吴并没有以此为基础攻击曹魏,而是在淮南反复与曹魏作战。

  这是因为苏州在夺取荆州时,意味着放弃了进取战略,而是采取了保守战略。在扩大到扩大的防御区域后,原本紧张的部队处处薄弱。此外,与刘备的夷陵战役也让苏州更糟。从那时起,苏州的北伐已经成为一个泡沫,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在曹魏强大实力的压制下,东吴只能采取进攻防御战略。在荆州和淮南的两个战略方向上,东吴只能选择与自己生死相关的淮南方向。这是因为江东是东吴的根本场所。但由于曹魏实力雄厚,直到东吴灭亡,他才能夺取淮南。东吴对淮南的进攻只是为了缓解曹魏对自己的压力。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