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上,真有陶谦把徐州托付给刘备的记载吗?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陶谦让徐州的详细介绍,不是因为刘备是汉族宗族,而是因为利益的妥协和平衡。让我们看看!

  《三国演义》中“陶恭祖三让徐州”的桥段非常精彩,让我们觉得陶谦是一个忠诚的长辈。作为一个汉族宗亲,刘备以仁义之名闻名于世。陶谦让徐州给刘备的原因是:“我老了,两个儿子都没有才华,我不能承担国家的重任。刘公是皇室的贵族,德广才高,可以带徐州。我愿意乞求休闲和疾病。”

  在真实的历史上,虽然没有“三让徐州”,但确实有陶谦将徐州托付给刘备的记载:

  谦表先主是豫州刺史,屯小沛。谦病重,说别开麋竺说:“非刘备不能安这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不敢当。

  据《三国志》记载,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以父亲报仇的名义再次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无法抗拒,向青州刺史田楷求助。田楷和刘备一起去救援。刘备有1000多名士兵和成千上万的饥民。到达徐州后,陶谦给刘备增加了4000名杨兵,所以刘备属于陶谦。

  陶谦病重的时候,他对从事糜竺说:“非刘备不能稳定徐州。”陶谦死后,糜竺带领徐州士人迎接刘备,刘备拒绝了。然后,在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下,刘备最终带领徐州占领了一个州。那么为什么陶谦临终时选择刘备加入徐州呢?真的只是因为刘备是汉族宗族吗?

  东汉有一个制度规定,当地人不得担任当地官员,特别是一个州的刺史和一个县的太守。这一制度不仅遏制了当地势力,而且使官员在当地工作,人们往往不得不依靠当地人民来维持统治。

  因此,在太平时期,县守或州刺史通常与当地士族分享权力和和平共处。由于地方官员有权推荐孝道和诚实,当地士族需要地方官员推荐他们的孩子;县守刺史本身的家庭也需要其他地方官员的推荐,所以他们的官员保护他们,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但有时候,如果郡守、刺史能力差或者软弱,就会被架空。在乱世,地方官员和当地士族的关系往往比较紧张,一般都是靠对抗的。比如刘燕进入益州,先是依靠益州士族的支持,然后用东州派打压益州当地士族。陶谦治下的徐州也有类似的情况。

  陶谦来自扬州丹阳县。他于188年担任徐州刺史。因为他不是徐州人,陶谦也需要依靠徐州当地的强大士族,如徐州下邳人陈登和东海人糜竺,尤其是陈贵和陈登的父子。陈氏是东汉的官员。陈氏在徐州的影响可想而知。无论谁掌管徐州,陈登的父子都无法绕过。

  然而,陶谦也有自己的筹码,也就是说,他拥有军事力量。丹阳兵的勇敢是众所周知的。是陶谦的家乡丹阳人曹豹掌握了丹阳兵。因此,虽然陶谦不得不与徐州当地士族分享权力,但权力基本上掌握在陶谦自己手中。此外,为了赶走黄巾军,陶谦还吸引了泰山臧霸等人守卫徐州北部。

  综上所述,陶谦和陶谦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他赖以起家的直系“丹阳派”,掌握军队,代表曹豹、金融等人;另一派是徐州当地的豪族势力,代表糜竺和陈登。我们称这个学校为“徐州派”。陶谦信任的大部分都是他带来的丹阳人,这让徐州很生气,很抱怨。然而,如果陶谦平衡双方关系,徐州的局势仍然可以维持。

  陶谦活着的时候,“丹阳派”和“徐州派”可以和平共处。但是,如果陶谦不在,他必须找一个两派都能接受的人进入徐州,所以刘备就成了“幸运儿”。为什么刘备更幸运,因为其他人不适合选择。

  首先,陶谦的两个儿子无法继承。在乱世中把徐州交给他们显然伤害了他们。同时,曹豹也不是合适的候选人。他只是一名中层军官。他没有能力和声誉接管徐州,“徐州派”也不会同意。

  其次,陶谦也不愿意把权力交给陈登、糜竺等“徐州派”,因为那样的“丹阳派”就会被压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第三,就徐州以外的势力而言,虽然陶谦与公孙赞、袁术结盟,但公孙赞远在幽州,与袁绍并列;刘备本人也说袁术出身好,口碑高,但陈登说“袁公路不是治乱之主”。陈登说,袁术不是治乱之主,其实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徐州豪强不愿意让实力太强的袁术入主徐州,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刘备已经成为最合适的候选人。首先,刘备实力较弱。他进入徐州。和陶谦一样,他需要“丹阳派”和“徐州派”的支持,双方可以继续保持利益平衡;其次,刘备的人格魅力,陈登、米朱实际上非常欣赏刘备,“丹阳派”也可以接受刘备。

  陶谦三要求徐州,不是因为刘备汉族宗族的身份,也不是因为刘备仁德的声誉。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为什么陶谦说只有刘备才能“安全”徐州?刘备进入徐州的真正原因是,他不仅是平衡各方利益,也是各方可以接受的最佳候选人!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