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为何流行为他翻案?

  现在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长平之战中的赵括平反。最重要的论点之一是,赵括率领赵军在秦军的战役中坚持了46天,最终被歼灭。他已经尽力了,不应该说他是“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这种观点已经被许多人所接受,尤其是年轻人。但这种观点往往是从传统军事的角度来看的,是错误的,不全面的。为了理解长平战争的真相,我们必须从战略军事的角度来看,不要预设立场,没有情感色彩,不要做是非判断。

  必须承认,这是一场战争的战斗阶段(长平战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前260年,秦军60万军队由王米领导攻击韩国上党。在赵军没有扎信的情况下,他在外围战争中取得了一些小胜利,歼灭了赵军5万人。然后,在赵军主力40万军队到达长平后,双方进行了三年的对抗。

  第二阶段,秦总理范遂利用赵国急于打破僵局、结束战争的心态,实施反间计,诱使赵王用赵括代替廉颇,他对军事一无所知,只会纸上谈兵。赵括在完全不知敌情的情况下,率领全军进攻,导致赵军陷入重围46天,全军覆没。

  第三阶段,秦军将240名年轻士兵送回赵国后,休息了一会儿。士兵们分为两条路。王米一路带领皮牢,司马梗一路带领太原,扫清外围支撑点,完全孤立邯郸。然后再加入兵力,包围邯郸城,占领邯郸,以达到彻底摧毁赵国的目的。同时,这三个阶段也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我们在这里重点讨论的是第二阶段,即赵括代替廉颇担任赵军长平军团将军的时期。从纯军事的角度,我们逐一指出赵括将军的明显指挥错误,供读者参考。

  第一,临阵换将,兵家大忌。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在战斗中改变将是士兵的禁忌。这是因为士兵和将军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是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形成的。特别是当他们面对敌人时,他们会对具体的敌我力量和战场形势产生更具体、更详细的相应部署。如果他们贸然更换将军,敌人会突然发起攻击,即使新将军有能力,他们也会因为不熟悉情况而在部署中犯错误。轻则,防线被突破,重则全军有被歼灭的危险。

  具体来说,在长平之战中,如果赵括真的有军事指挥能力,三年后就看不到了。这是秦赵之间总兵力百万人的决战。赵国不能输,也不能输,因为如果他输了,整个赵国将处于危险之中。而且赵括本人也没有军事指挥的经验,尤其是打大兵团主力决战的经验,(有人说赵括有从军为将的经验,正史上没有记载。)虽然赵王下达了临阵换将的命令,但他可以找理由坚辞不受。赵王也应该拿他没办法。

  第二,到达赵军营后,赵括先做了两件事——悉更约束,易制军官。

  临阵换将是兵家的禁忌,更加克制,容易置军官。此时,赵括来作为前线赵军的主将,自断臂膀,放弃有效指挥。

  由于古代指挥部队受到沟通手段的限制,指挥部队依靠这些约束和规定,以及各级军官,如果所有这些都被替换,年轻的将军可以由观众赵指挥,问题是这些年轻的将军由于能力和默契指挥以下部队,更好地实施教练的战斗意图,所以赵的两项措施表面上是改变弦,独立的门户,实际上是混乱,放弃对部队的有效指挥。

  第三,出兵打秦师。

  根据常识,任何战斗行动,特别是这种大规模的主要部队战斗,早期前线情报侦察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如对方有多少部队,具体的部队和营地部署,防守薄弱环节,每个部队主任等这些问题必须明确。但从司马迁的记述中,我们没有发现赵括作前期侦察的任何活动痕迹。换句话说,赵括几乎贸然出击,完全不知敌情,不确定能否取胜。这已经是兵家大忌了。

  第四,赵括率领的赵军轻松击退了秦军的前锋部队。而且很容易攻击秦军的壁垒,但是没有攻击。

  赵括不应该明白为什么秦军前锋部队如此容易被击败,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白起故意放水,主动撤退。目的是消灭赵军长平军团的壁垒。

  第五,赵括在秦军壁垒面前呆了46天,导致赵军被战败合围,40万人被摧毁。

  现在很多朋友在为赵括翻案的时候总是抓住这一点,认为和名将白起“死敲”46天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也可以说,不懂军事的人无意猜测。如果你懂军事,你会发现这46天的“死敲”是赵括指挥无能的最直接证据。

  从历史记录《白王传记》和《廉林传记》的综合分析来看,赵平在与秦军作战时带来了一些食物。这些食物足以让赵军吃40天左右(否则,没有办法解释赵军在断粮后坚持了46天,人们不吃3天基本上不能移动。赵军在46天的最后几天不得不从他的战友那里开始,因为他没有食物。)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赵括在这46天的前40天做了什么?答案是,除了一次攻击壁垒失败后,他几乎什么都没做。换句话说,赵军的主将赵括将赵军长平军团的40万军队暴露在无风险的田野里——这种危险的情况已经持续了40多天,导致白起轻松完成了战斗围攻,隔离了他们与原驻地壁垒的联系,阻断了粮道。

  这为秦军彻底歼灭赵军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典型的延误战斗机。仅仅在古代,赵括就应该被摧毁。在现代,他肯定会被送往军事法庭并被判处死刑。

  如果你不知道,我们试着从白起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这场战斗:应该是在7月底,白起接替王米担任秦军的将军。白起上任之初,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摆在了他面前——经过三年多的秦赵大军对峙,秦军的后勤供应非常困难,人员极度疲惫。(之所以没有崩溃,和秦法关系很大。秦法有“连坐法”。一旦逃跑,战友和远在后面的家人都会受苦。.)因此,无论是国情还是军情,白起都只有一个选择——尽快解决赵国主力军团。

  括号中说,长平战争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

  根据三年前秦国君臣的战略理念,全国60万士兵的根本战略目的是摧毁赵国。问题是,要摧毁赵国,必须首先彻底摧毁赵国长平军团。如果秦军面对赵军40万人,对抗了三年的疲惫,(此时秦军可以作战的兵力不应超过50万,否则无法解释战后白起说,秦军在长平之战中伤亡超过一半,这应该是由于脆弱的后勤系统和伤病造成的非战斗裁员。)可以说秦军几乎没有赢的机会,最多也就是玉都烧了,自然更不可能完成赵国灭亡的战略任务。因此,白起还必须以最低的成本彻底歼灭赵国的长平军团。为秦军保留足够的战斗力围攻邯郸,摧毁赵国。

  如果对面的赵军指挥官不是赵括这样的白痴,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他的将军们的讨论,白起一致得出了最好的办法——诱使赵军进入决战。具体方法还没想出来,秦军的前锋部队就被赵括率领的赵军攻击,这正是白起的怀抱。白起命令前锋撤退——他想把赵军全部带出去。

  赵括带领全军进攻秦军的壁垒,但没有进攻。他还被秦军的轻兵击败。赵军当场筑起临时壁垒,坚守,等待救援。(等什么,几乎所有的赵军都在赵括手里)。

  在击败赵军的进攻后,白起立即指挥秦军分兵两路开展战斗合围行动。40万赵军被50万秦军包围。

  然后呢?

  那就更麻烦了,秦军虽然完成了战役合围,但在兵力上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还是那句话几乎没有胜算。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当然,这不是等待。白起顺便派了2.5万人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同时,他派了5000名骑兵将赵国与原驻地壁垒之间的联系隔离开来。因此,赵军的粮食道路被阻断。到目前为止,赵国长平军团与外界的联系已经完全隔离。(小样,我看你的食物能吃几天,我相信这是白起当时心里最想说的话。)白起派轻兵(现在敢死队)出击打败赵军兵锋,迫使赵军放弃进攻。坚持筑垒,等待救援,

  然后等..........

  白琦明白,在赵军的食物耗尽之前,他不能贸然发动进攻。一方面,秦军要保持战斗力,另一方面,他也要避免秦军过度攻击和压迫,刺激赵军打困兽。到时候,情况肯定会对秦军不利。

  当然,在赵军的粮食消耗之后,也就是赵军的灭绝——他的手段是饿死赵国的主力军团,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赵的40万军队被坑杀死,因为他们饿得站不起来,更不用说拿起武器战斗了。除了投降,他们还能做什么。)

  也许有些朋友可能会问赵括是否不知道突破?

  答案是知道,但是,不可能,最好的突破时机已经过去了。

  不可能是因为他改变了行军约束,改变了所有的高级军官。他不能有效地指挥军队,他也不明白,如果他指挥一支大到40万人的主力军作战。

  突破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我曾经计算过,从秦军疲惫的实际情况来看,封锁救援和粮食道路需要8天(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当食物有限时,人们会有意识地节约食物。赵军的粮食切断过程也需要8天,也就是说,赵军有30天的时间重新部署和实施突破,以秦军有限的兵力和战斗力,不可能阻止一群想回家的死战士。

  这充足的30天被愚蠢的赵括浪费了。直到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被包围了(太晚了)。只有少数精锐的士兵仍然活着,可以用武器战斗。

  第六,赵括的突破也充分表示,他太愚蠢了,无法治愈。他实际上开始攻击秦军防守坚实壁垒的方向。他还被分成四队,反复冲了四五次。

  一般情况下,突破行动会针对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环节,集中主力不断发起攻击,全力突破。突破成功的可能性最大。赵括的突破只能说明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突破,我一直怀疑这个想法是赵军的一个下级军官。他在军队前做过小生意,认为突破战和做生意差不多。为了节省和使用军队,我真的把它带回家了。

  到目前为止,赵军的命运已经完全决定了——他注定要白手起家,准确地说,他们的主将赵括手中没有。

  这就是赵括和白起在长平战争第二阶段对抗的全部真相。纵观整场战役,赵括唯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战死战场(否则,赵国军法也不能饶他)。不是赵括“死”了46天,而是赵括根本没有能力领导和指挥大兵团的决战。结果,赵军被秦军包了45天饺子。赵军饿了,甚至想杀死他的战友。最后,赵军全军覆没40万人。

  回到现代,有一种观点认为他被冤枉了,应该为赵括平反。如果他受了委屈,我认为赵国长平军团的40万士兵比他更受委屈。他们八辈子都倒霉了。如果他们的将军还是廉颇的话,只要他们守在原驻地的壁垒里等一年半,秦军的后勤就会主动撤退,他们就可以回家了。现实是,他们都被坑杀了,永远不会回家。记载司马迁-赵人大震。

  这四个字的背后是40万个家庭在呼天抢地的嚎叫。他们失去了儿子、男人和丈夫。从那以后,赵国一个接一个地崩溃了,最终被秦国摧毁。至于赵括是“纸上谈兵”、“简单谈兵”还是“嘴上谈兵”,在长平仍躺在40万赵军死亡士兵面前并不重要。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