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为何两次东征日本都失败了?有何隐情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灭亡金朝后,迫使朝鲜半岛成为大臣,并在大部分(北京)自满。他即位后不久就开始攻击日本。

网络配图

  忽必烈对日本有明确的政治目的。首先,自唐朝最后一代派遣唐使以来,日本已经数百年没有通过中国了。如果日本向忽必烈屈服,将有助于增加元帝国的权威,巩固忽必烈的权力;第二,元帝国正在对南宋发动最后的进攻,日本是南宋的重要贸易伙伴。从切断外援的角度来看,日本的臣服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元军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三别抄”军发动起义,寻求日本的支持,忽必烈感到镰仓幕府对自己的威胁。

  1275年,元军首次进攻日本,元军选择的进攻地点是最近的北九州地区。

  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的门户对马岛首先受到攻击。农历十月初三,元军从朝鲜半岛合浦,即现镇海湾马山浦悄然出击,六日凌晨突然出现,成功登陆马岛。元军全歼岛上日守军,攻占对马岛。随后,14日对一岐岛发动攻击,战火开始烧近日本本土。16、172日,元军开始攻击日本,在九州松浦、平户等地进行多点攻击性登陆。博多湾发生了两军在这场战役中最大的决战。这场战争,十万日军全军崩溃,放弃博多等地,逃往北九州首府太宰府。

网络配图

  战争的转折点不经意间出现了。元军在追击日军时有些得意忘形,实际指挥前方作战的左副元帅刘复亨曾在阵前脱颖而出。日军将军少两资景是神箭手。看到这一幕,他转身用箭射伤了他。

  虽然进展顺利,但由于教练受伤,元军决定停止追击,撤回船上休息,第二天再次进攻。元军没有看到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他们没想到这一次,他们再也回不来了。那天晚上,北九州碰巧遭到了台风的袭击。经过一夜的等待,第二天早上,日本人惊讶地发现海上连元军的船都不见了。

  第一次东征日本,元军因大风造成大量船舶失事,据说溺水失踪1300多人,损失惨重,被迫暂停

  镰仓幕府觉得双方矛盾无法调和,态度非常强硬,在1275年和1279年两次杀死了忽必烈的使臣杜世忠和周福。蒙古贵族的上层对此极为愤怒,忽必烈于1281年第二次出兵讨伐日本,以维护自己的权威。这一次,忽必烈派兵约15万人,是当时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型舰队。然而,这场战斗的进展比第一次要困难得多。元军分两条路,主力江南军约10万人因各种原因直到7月才到达日本海岸,而东路军约5万人则沿着旧路再次登陆北九州。由于日本沿海防御工事的阻碍,分散兵力的元军花了很多时间寻找登陆点。登陆后,被已经准备好、装备训练大大提高的日军截击。伤亡大,疫情横行,元军前进非常缓慢。

网络配图

  农历7月30日,在海上徘徊了很长时间的元军再次遭遇台风,这一次损失更加严重。特别是由于战舰质量差,迟到的江南军几乎全军覆没,东路军损失几乎达到70%。元朝的第二次日本讨论再次失败。

  后来,忽必烈虽然计划第三次征讨,但由于形势有限,最终没有实施。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