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乐器 布依族的勒尤是什么乐器

布依族文化总是给人一种当地的氛围,纯洁而美丽,充满了内涵。布依族民间流传的勒尤是布依族的自然声音。勒尤悠扬的歌声在这座美丽而简单的山上荡漾。布依族人代代相传。它不仅是布依族的独奏乐器,也是布依族的抒情诗。

勒尤是布依族的演奏乐器。它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望谟、册亨、安龙、兴义等布依族聚居地区很受欢迎。勒尤是布依语音译,“勒”作为“唢呐”的名词,也被称为“小唢呐”。勒尤在表达民族感情时,在民族乐器中占据主导地位,属于主奏乐器。

在布依戏中,它是最能表达丹角、小生复杂内心情感和潇洒浪漫性格的乐器。与乐队演奏时,布依戏乐队更具民族特色。

勒尤和勒波是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它们看起来像唢呐,没有碗,上面有虫哨,音色鲜艳甜美。可用于独奏或歌唱伴奏,深受布依族人民的喜爱。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望谟、册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等地很受欢迎。

勒尤是布依语音译,布依语“勒”是唢呐的名词,动词是追逐和选择的意思。布依语“尤”是指情人。因此,“勒尤”可以直接翻译成“选择(或寻找)情人的小唢呐”。民间也叫小唢呐。全长约50厘米,由管身、簧哨、侵子和共鸣筒组成。管木,民间多采用泡桐木、胡椒木或橄榄木,上细下粗,两端透明,呈锥形管状,管长约35cm,管正面有五六个圆孔,五孔更常见。

在管体上口插入一个由细竹管制成的入侵子。弹簧哨采用虫哨,经特殊处理后套在入侵子的上端。管体下端套有共振筒,筒体由竹管制成,筒长约15cm,筒体上口内径应略小于管尾外径。

虫哨是用槐树、黄果树或橄榄树上的昆虫茧做成的。切两端,取出虫蛹,用桐油浸泡,收缩后取出晾干,稍加修剪即可使用。

它与茧的质量相当,具有耐用、不易破裂、变形、发音柔和等优点。在一些地方,当勒尤被制作时,管子上端还覆盖着一个由废子弹壳制成的铜箍,这不仅可以防止管子开裂,而且外观美观大方。

勒尤起源于贞丰布依族民间乐器勒尤,是布依族人民原创的民间传统乐器。勒尤原名“勒悠”,因为这种乐器像唢呐一样演奏,又以蝉儿为虫哨,发出蝉虫悠悠的歌声,所以大家都叫它“勒悠”。后来,它逐渐成为布依族后生谈恋爱的媒介,因此也被称为“勒尤”或“勒友”(勒尤:布依族语,即邀请朋友)。勒尤在布依人民的生活中深深扎根,代代相传。

勒尤和勒浪代代相传,与年轻人的爱情和婚姻密切相关。它们是年轻人向心爱的女孩表达爱的乐器,经常作为结婚的信物送给女人。勒尤和勒浪经常在晚上在野外演奏,可以演奏各种情话,用音乐代替语言。

勒尤(或勒波)委婉如歌,悠扬优美。除了有点规律的开头和结尾,主旋律往往不受任何限制地即兴发挥。同样的曲调每次演奏都会有很大的变化。经过长时间的传播,每首歌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一定的含义。

有一首浪调,意思是:溪边泉水出岩脚,哥哥经常想唱歌,金瓶打来哥哥不爱,单等情妹送给哥哥,银壶打来哥哥不爱,情妹手里拿着甜心窝,一心一意等着妹妹捧水,哪知道妹妹哄哥哥。多么甜美的音乐,多么美好的意义,年轻人怎么能不沉浸在幸福的爱情生活中呢?

据说有几十首歌。后来,随着简洁而有意义的歌词的逐渐出现,它们发展成为一首独特的布依情歌。它们在唱歌时很有特色。由于歌词简洁,一些无言的音调也用模仿勒尤或勒浪的声音来表达,非常独特。

勒尤继承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洪水淹没了世界上所有的人和动物。只有一对兄弟姐妹,兄弟叫木育,妹妹叫木燕,他们被父母安装在葫芦里幸存下来。洪水退去后,兄弟姐妹们相互依赖,经常因为想念失去的父母和村民而感到沮丧。

有一天,木育无聊地用火筷子穿过火塘边的桐木。碰巧,墙缝里传来一声美丽的蝉鸣。受到启发,他在桐木杆上打开了几个洞,想吹蝉来缓解抑郁,但不像吹它。他打开墙,蝉离开了,只留下了一个蝉壳,所以木育把蝉壳放在桐木上吹起来,发出了蝉的美丽歌声。他尽情地表达了他的想法。

从那以后,布依族有了古老的民间乐器——勒尤。木育和木燕(有史料称瓦莱和瓦媛)是布依族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也是布依族传说中的祖先。由此可见,勒尤创造了很长一段时间。

黔西南贞丰、望谟、册亨、黔南罗甸等地,在北盘江畔的布依族村落,每到月亮稀少的夜晚,都会听到勒尤或勒浪吹出的悠扬甜美的曲调。这美丽的音乐就像小溪里的水,在山里潺潺流淌。布依族的地方风味和美丽的抒情诗将游客带入梦幻般的仙境,令人陶醉和赞美。

广为流传的传统音乐有《我还没有结婚》、“想你,想你!”、《半夜三更叫妹醒》、姐姐,别哄我!、《吹起勒尤喊妹来》、《勾妹调》、《漂游调》等。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