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之春节简介:正月初一的拜年有什么讲究?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编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看看!

  古代“拜年”一词的原本含义是为老人拜年。拜年通常从家里开始。初一早上,年轻一代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崇拜后,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年轻一代。向家里的长辈拜年后,人们出去见面时也要微笑着祝贺新年,互相说“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邻居或亲戚朋友也互相拜年或邀请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第六卷中描述了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开封府放关扑三天,士妃们早早互相庆祝。明中叶陆容在《蜀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从朝官到普通人,交错路人连日,称之为“拜年”。但是,老百姓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述道:“男女以次拜父母毕,主人率卑幼,出拜邻亲戚朋友,或止遣子弟代贺,称为“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的人,此时也互相拜拜……”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祝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常用仆仆持名刺代”。当时,士大夫有广泛的旅行。如果他四处拜年,不仅要花时间,还要花精力。因此,一些关系不密切的朋友不亲自去。相反,他们派仆人拿一张用梅花纸切成的两英寸宽三英寸长的卡片,上面写着贺人的姓名、地址和贺词。

  明朝的人们用拜年代替拜年。明代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新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只求参观,名纸满屋都是;我也随人数纸,世仇简不嫌虚。”。这里提到的“名刺”和“名拜”是今天新年卡的起源。新年卡用于接触感情,互相问候,方便实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

  现代拜年

  走亲戚

  一年级一定要去公公家,带礼物。进门后,先向祖先的形象和牌位敲门,然后依次跪拜长辈。你可以留下来吃饭玩耍。

  礼貌访问

  如果你向同事和朋友拜年,一进屋门,如果你和主人是同龄人,你只需要鞠躬。如果你比自己大,你仍然应该主动跪下。主人应该走下座位帮忙,

  连说免礼表示谦逊。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应该久坐。如果你问候两句客套的话,你应该告别。主人受拜后,他应该选择一天回拜。

  感谢性访问

  任何去年对别人欠情的人都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谢枕头。

  串门拜访

  对于邻居的邻居来说,他们没有太多的联系,但他们可以说他们可以见面。到了年夕,他们只是去了院子,互相见面,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只是在房间里坐一会儿,礼仪不多。

  在古代,有新年问候和新年问候:新年问候是对长辈的新年问候;新年是对同龄人的祝贺。一些机关、团体休息、企业、学校,我们聚在一起互相祝贺,称为“团体崇拜”。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