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 石林彝族刺绣都有什么绣法

石林彝族刺绣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服饰文化,分为挑花、刺绣、镂空三种,是彝族服饰。

挑花:绣花布一般采用线条明显的平布。绣花时,沿着布的线条手工缝成两针,交叉成十字形,形成方形、菱形、长方形的花、虫、鸟等图形。绣花线采用丝线或羊毛,色彩对比鲜艳。在衣领、袖子上的花边、挂包、钱包等饰品上挑选出来的绣品,五颜六色,美观大方。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刺绣图形,年轻人喜欢挂在房间里作为墙挂,装饰卧室;也可以用来装饰桌布、头巾、座垫和其他房间。另一种挑花是沿着布的线条平行穿插成图形。这种挑花通常用黑布缝上白线,形成黑白相间的图形,用作围腰带、帽带、挂包带等的装饰。

刺绣:用纸切割图案,粘贴在刺绣布上,根据图案和不同的彩线缝制图案。彝族刺绣针法不同于苏绣湘绣,彝族刺绣主要用于装饰,刺绣布为矩形,图案形状为花和叶。装饰在儿童帽子和女性挂袋、包头、鞋子上,也绣在空心云图上装饰装饰。

镂空:大部分都是用黑色绒布贴厚纸晾干,然后剪出花、云等图形,贴在颜色对比度不同的布上,沿着剪口手工缝上金银线。缝好的镂空图案主要镶嵌在女装胸前,男女挂包,黑彝女围腰,有浮雕的美感。

彝族女孩在10岁左右开始学习刺绣。一般来说,母女和女伴在闲暇时互相学习。改革开放前,彝族民间刺绣自产自用,很少出售商品。随着石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游客非常喜欢石林彝族刺绣,争相购买。彝族妇女抓住商机,用绣花制作各种规格的钱包、挂包、壁挂、围腰、座垫等商品出售给游客。彝族刺绣成为商品,为世代务农的彝族妇女打开了商品经济的大门。他们把自己的刺绣产品带到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售,用卖刺绣的积蓄建立了旅游服务业。许多妇女收集民间刺绣加工销售,形成独特的旅游商品,销往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一些开设民族刺绣厂,在收集加工民间刺绣的基础上,使用电脑刺绣机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销售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一些酒店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彝族妇女在销售刺绣产品的实践中,也学会了用英语、日语与外国客人交谈。

如今,石林湖边形成了刺绣市场,县城也有彝族民间刺绣交换场所。为了深入发展彝族刺绣,县妇联不定期开设刺绣培训班,培养各族妇女的刺绣技能。“阿诗玛刺绣包”曾获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金奖。五颜六色的彝族刺绣装扮成新一代的“阿诗玛”、“阿黑”,石林旅游中的人文风情更加美丽动人。彝族刺绣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商品,也为石林彝族致富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