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职权是做什么的 锦衣卫真的很可怕吗

明朝锦衣卫作为皇帝亲信的特殊护卫机构,其职权旨在保卫皇室安全以及维护朝廷秩序。锦衣卫成立于明太祖朱棣时期,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与变迁。无可否认的是,锦衣卫在历史上确实有过一些令人胆寒的行为,但是否真的可怕,却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在探讨锦衣卫的真实面目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职责,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引人遐想的机构。

  我不知道明朝的锦衣卫读者有多可怕。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将为您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

  明朝锦衣卫自洪武15年(1382年)成立以来,一直延续到明朝的灭亡,可以说贯穿了明朝的历史。受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虽然锦衣卫作为“工厂卫生”之一已经广为人知,但恐怕很少有人能详细了解锦衣卫的真正作用以及锦衣卫的权力变化。接下来,简要介绍明朝锦衣卫的设立过程和权力变化。

  洪武年间:先设后废11年,旨在加强皇帝集权

  朱元璋可以说非常重视情报工作。早在明朝成立之前,朱元璋就建立了一个专业的情报团队,即学校检查组织。后来,曾任明朝总理的杨宪不仅是学校检查组织的一员,也是骨干甚至领导人。此外,高见贤、夏宇和凌瑞也是领导人。

  元至正27年(1367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后,在其领土上设立了浙东旅游省,并派侄子李文忠担任旅游省右城、军事总监,而杨宪则作为官员陪同。事实上,除了帮助李文忠,杨宪还有监视李文忠的责任。

  不久,杨宪向朱元璋报告了李文忠的许多违法行为,称他任命儒家屠杀、孙履、徐元、王天锡、王耀等人干预公共事务。接到杨宪的报告后,他立即将这五个人押入北京,并因屠杀和孙履而被杀,其他三个人则充军发配。然而,明朝成立后,检察院组织不复存在。

  锦衣卫的前身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的拱卫部门。从那以后,该部门多次更改名称。首先,它被改为拱卫指挥使司,很快就被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1370年)6月,改为亲军都尉府,负责左、右、中、前、后五卫,下设仪鸾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卫庸案”后,朱元璋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监视和收集朝臣动向,于是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1382年)裁掉了都尉府和仪鸾司,改变了锦衣卫。他最初的职能只有三个:守卫值宿、侦察逮捕和典诏狱,主要从事侦察、逮捕和审问。

  锦衣卫成立之初,主要从事值宿和侦察活动。它真正的威望是在洪武18年(1385年)。在锦衣卫指挥使毛翔的操作下,已经尘埃落定的胡卫庸案再次掀起波澜,其性质也从普通的“擅权违法”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图谋造反”。目的是为朱元璋屠杀大臣找理由。

  然而,作为一个直接负责皇帝的部门,锦衣卫不择手段地将案件变成铁案,导致“非法虐待”问题。在外部压力下,朱元璋不得不在洪武20年(1387年)下令“将刑具焚烧,送刑部审理”。

  然而,朱元璋的举动只是为了平息公众的愤怒。事实上,锦衣卫仍然发挥着作用。同年6月,广西指挥使耿良被贬为驯象卫指挥官,原因是“梁在任多次违法行为,军士薛原桂起诉,镇抚张原复述其违法行为20多件,命令锦衣卫诚实,因此贬低”。

  从洪武18年(1385年)到洪武23年(1390年),仅仅五年时间,在锦衣卫的操作下,就有一公二十侯参与了“胡卫庸案”,甚至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坐着、死刑、纹身和流放。清中期作家赵毅曾说:“怎么会有逆首已死,同谋之人在十几年内被揭露?这只是以唯庸为题,让狱词牵连到所有人,为草剃鸟猕之计?”。然而,作为皇帝的鹰犬,毛翔在“胡唯庸案”尘埃落定后,最终被处死平息众怒。

  朱标王子去世后,为了保证江山稳定,王位顺利传承,朱元璋将目光投向了蓝玉等骄傲的将领。因此,洪武26年(1393年)2月,金衣卫指挥蒋介绍蓝玉谋反,结果先后牵连到十三侯、二叔,甚至连坐族达到15000人,并颁布了《反臣记录》,诏令一公、十三侯、二叔。与毛翔一样,蒋介石死亡后,也被处决。

  前后两起大案,锦衣卫虽然在为皇帝工作,但也让朱元璋意识到,如果让锦衣卫这样做,危害太大。因此,“蓝玉案”后,朱元璋便于洪武26年(1393年)下令禁止锦衣卫参与司法事件的处理,大小事务由法司掌握。“诏内外狱不得上锦衣卫,大大小小的咸道法曹;最后,在皇帝的世界里,锦衣卫不再是典狱。锦衣卫不再参加刑事活动,只剩下值宿和侦察两项职责。

  明朝中期:永乐称帝后恢复办案权,锦衣卫职权再次增加

  “靖难之战”后,明成祖朱迪夺取了王位。因为夺取王位的手段并不光明正大,为了巩固王位,探索朝内外的趋势,再加上随后的诸侯削减,朱迪恢复了金衣卫办案的权利,重新规定了他的职责划分和编制。

  朱迪不仅恢复了金衣卫侦查处理案件的权利,还成立了新的北镇抚司,进一步明确了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的权利,其中“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律、纪律和军事纠正;“北镇抚司”传理皇帝指定的案件,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和讯问,无需经过司法机关。

  与此同时,锦衣卫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统领称千户、百户、总旗、小旗,一般军士称校尉、力士,雅称“蒂骑”。锦衣卫人数至少1000人,最多6万人。

  然而,锦衣卫的权力如此之大,很容易成为以权谋私的工具。纪纲掌管锦衣卫后,充分利用锦衣卫办案的权利铲除异己。比如杨武侯薛禄因为和纪纲争夺美女道士,被纪纲用铁瓜打破脑裂,差点死;比如浙江按察使周欣被纪纲诬陷,以谋反罪被处死。

  当然,锦衣卫还是扮演着皇帝忠犬的角色。比如内阁首辅解缙因为参与太子议立,得罪了汉王朱高旭。结果被朱高旭诬陷,被朱棣以“无人臣礼”罪判处法庭监禁。之后,大理寺的丞汤宗和宗人府经历得很高,中允李贯,赞美王汝玉,翰林院的编辑朱红,审查蒋姬、潘畿、萧引高和皇家历史的李志刚都被判入狱。因此,高得、王汝玉、李贯、朱洪、萧引高最终死于监狱,而解缙最终因朱棣的暗示而被扔进雪地冻死。

  从明朝成祖朱迪重立锦衣卫到明宪宗之前,虽然明朝中期锦衣卫的职权有所扩大,但总的来说,除了纪纲在位期间的胡作非为外,危害并不大,其代表仍以皇帝的意志为主。历史资料中明确提到的锦衣卫最后一起大案“金刀案”也来自这一时期。然而,由于锦衣卫的指挥,卢忠在阵装上疯了,这起案件并没有扩大。

  明朝中后期:成化后职权进一步扩大,正德后期长期依附于东厂

  明宪宗成化年间,京城先后发生了“妖狐夜出”离奇事件和“李子龙想刺驾”事件。这两件事的爆发使明宪宗极度恐慌,尤其是对东厂和金衣卫的侦探能力。因此,明宪宗不仅开设了西厂,而且进一步扩大了金衣卫的职权。

  首先是“妖狐夜出”事件。当时北京有个叫赵灵安的商人,出城做生意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美女,就带回了家。结果第二天全府上下的人和牲畜都死了,每个人和动物都没有伤疤,但是美女消失了,于是北京开始传播狐狸精作怪的传说。然后,不断有人声称晚上看到一个美女四处游荡,几个人相继死亡,于是“妖狐夜出”的传说开始迅速传播。

  然后是“李子龙想刺驾”事件。当时,北京有一条恶魔之路,非常擅长诱惑人们的心,名叫李子龙,朝鲜的许多官员也崇拜他的门。因此,在这些官员的帮助下,李子龙可以潜入宫殿,并“参观”了万岁山和其他地方。据说他潜入宫殿是为了杀死你的国王。结果,在他找到皇帝之前,他被锦衣队长发现,结果被抓住了。

  这两件事的发生,让明宪宗非常紧张,开始怀疑,深深感到充满危险,不仅设立了西方工厂加强调查,而且加强了金衣卫的权力。

  在成化之前,虽然锦衣卫可以逮捕、讯问和处决人犯,但刑事部、大理寺和都察院无权询问。然而,除了皇帝授意的案件外,锦衣卫还将在逮捕和审讯人犯后交给三法司定罪。然而,自成化14年(1478年)以来,锦衣卫在审理完人犯后直接提交皇帝,三法司甚至没有顶嘴的权力。

  金衣卫独立于司法制度的存在,为他们滥用刑罚提供了可能,以至于嘉靖时期的刑事科学向刘济抱怨说:“国家设立三法司,专理刑狱,或者主质成,或者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金衣镇抚官专理诏狱,法司几成虚设。”可以说,一旦被金衣卫盯上,就等于被判死刑。

  然而,在明武宗正德年间,由于大太监刘瑾掌权,锦衣卫指挥使石义文近距离奉承。虽然在嘉靖年间,陆炳执掌锦衣卫时,锦衣卫的权力再次上升,卫权甚至一度超过了工厂权力,但总的来说,在正德年间之后,锦衣卫大部分时间都依附于东厂。

  正是因为锦衣卫依附于东厂,他基本上失去了维护皇权的功能,完全成为内廷与外廷对抗的工具。此后,锦衣卫要么无所作为,要么成为东厂权力斗争的工具。例如,杨涟和左光斗因反对魏忠贤而被关入锦衣卫诏狱一个多月。他们受到折磨,最终死于监狱。

  综上所述,从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到明朝成祖朱迪重启锦衣卫办案权,明朝中前期锦衣卫主要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以皇帝的意志行事,但正德时期后的锦衣卫却失去了这一职能。锦衣卫之所以如此害怕明朝的野外,主要是因为调查无处不在,案件处理不受控制,诏狱有死无生。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