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三年七月,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军出关进攻王世充。当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王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动员准备。根据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略弱,但在当地作战中胜利,采取了防御势头。本来应该会有一个惨烈的拔河场面。没想到,战争一开始,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的守将陆续不战而降。七月,张公瑾下降;八月,邓州下降;九月,田赞以所有25个州下降(25个州!),时德睿以所部7州降落;十月,张镇周降,郭庆以管州降落,魏陆以荥阳降落,王要汉以汴州降落。仅仅三个月,洛阳周边县全部落入李世民手中,洛阳就成了孤城。

  隋末各家反王中,手下将领最热衷于投降的是王世充,事实上,在唐大举进攻之前,王的下属已有不少降唐。以下是几个最著名的例子,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王世充的人才迅速流失。秦叔宝和程知节最初是李密的下属。李密失败后,他们向王世充投降,于武德2年闰2月降唐。他们对王世充的评价是“多欺诈”一词。程知节更评论王世充“轻率狭窄,更胡说八道,好诅咒,这是老巫婆的耳朵”。如果下属认为上级就像老巫婆,当然不可能有任何忠诚。罗士信,武德2年7月降唐,罗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勇敢将领之一。王对他的待遇和无名小卒冰元真的一样;王的侄子爱上了罗的坐骑,罗拒绝献身。王强抓住罗的马,把它送给了侄子。罗终于生气了,降唐了。古人崇尚“学者为知己而死”的精神,王世充“徒为子女,以悦下愚”,当然得不到人心。

网络配图

  看到形势不利,王世充亲自向李世民求和。双方在洛阳城外与洛水谈判。王说,唐帝关中,郑帝河南,我没有攻击你的关中。你为什么要攻击我的河南?(井水不犯河水,我是无辜的)李世民回答说,我的大唐志在世界各地,你挡住了我的路,我来了。(卧榻旁不允许别人睡觉,你觉悟吧)王又提议说,让我们罢兵说和,“不亦善乎”?(你看,我已经在苦苦哀求了)李回答说,我爸只命令我杀了你,没有授权我和你说话。(我就是不讲理。你能对我做什么?)于是和谈破裂了。

  由于无法求和,王世充只好全力以赴,无奈人心已失,连战都败,正面打不过,那只好用偷袭。作为教练,李世民有一个很坏的习惯,喜欢只带少数手下到前线看地形或侦察敌情。王世早就知道李世民的爱好,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机会出现在9月的辛思。李世民只带了500名骑兵到魏宣武陵观看地形。王世充立即带领1万多名骑兵进行突击,包围了李世民。此时,唐军的主力也得知情况很危急。屈突通领导援助部队拼命救援,但都被王部拦住了。王的将军单雄信杀死了李世民的卫士,冲到李世民的马前。看到李世民不会成为唐太宗,突然出现了一个奇迹叫尉迟敬德。在单雄信刺向李世民的那一刻,单雄信从侧面落下。随后,尉迟敬德保护李世民,杀出重围。最后,他遇到了唐军的主力军。尉迟立即回来对王世充发起反冲击。他像无人一样进出王军。士气高涨的唐军紧随其后。相反,王世充的全军被摧毁,只是为了自杀。

  传说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被改编成枣园夺瘦、单鞭救主的讲唐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尉迟敬德(他的名字一定很熟悉,门神爷)。其实他不是李世民的直系人马,而是太原李家的死敌刘武周的将军。当他与唐作战时,唐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一个国王死亡)。当刘武周失败时,他直到最后才投降。自从他回来后,他没有表现出色。碰巧刘武周的许多降将逃跑了。军法部门怀疑他也有异心。他只是先开始,把他关起来,并向李世民报告,要求处死他。李世民怒不可遏,说敬德要叛变我,早就第一个跑掉了,怎么能留到现在?李不仅立即放人,还邀请尉迟到他的账户,给他金银,安慰他说,大丈夫交朋友,我永远不相信你会反抗,也请你不要因为我冤枉你会离开,如果你必须离开,用这笔钱作为礼物,纪念我们一起工作。

  学者为知己而死。当他们遇到如此罕见的领导时,尉迟敬德当然死心塌地,愿意为李世民而死。看看李世民是如何对待尉迟敬德的,看看王世充是如何对待罗士信的。难怪世界最终姓李而不是王。

  这时,王已经失去了独自对抗唐军的能力,所以他不得不派使者去帮助窦建德。窦和王是敌非友,王的举动其实是饮鸩止渴,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窦于武德三年十一月回复称,同意救援洛阳,但窦不怀好意,希望唐郑继续战斗,然后在双方都输了的时候收渔翁的利益。因此,他一直从另一边看火,不发援军。

网络配图

  幸运的是,洛阳的防御能力非常强。守城装备还包括当时最强大的武器大炮飞石和八弓弩箭机。大炮飞石可以投掷50公斤大石200步,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八弓弩箭机强大到夸张。“箭如车辐,簇如巨斧,射500步”。凭借坚城利的“炮”,王世充在守城战中取得了成功。然而,就像李密围城一样,洛阳的粮食又快用完了。王世充决定在断粮前全力以赴,希望重现上次击败李密的奇迹。因此,王军在武德四年二月开城。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王军的攻击人数和当年打破李密的时候一样,也是2万。两军在洛阳城下血战,王世充和李世民都亲自上阵。王军在这场战斗中战斗精神高涨,死战不退(王军基本都是以隋朝禁卫军骁果为队伍,战斗力强),给唐军造成了巨大伤亡。就连李世民也差点死了。段志玄将军曾经被俘(自己跑回来了)。不幸的是,王军最终还是输给了唐军,7000人死后不得不撤回洛阳。这场战争是唐郑战争中最悲惨的战争,也是王世充最后一次战略攻击。这场战争结束后,王世充只咬紧牙关,每天除了拼命守城外,还要期待窦的援军。

  接下来是著名的武牢关大战。是的,不是虎牢关,而是武牢关。呵呵,虎牢是武周代唐后改变的,但为了大家的习惯,下面叫虎牢关。

  大唐武德4年3月,就在攻防双方互相争斗耐力的时候,夏王窦建德认为卞庄刺虎的机会已经成熟。窦建德亲自率领夏军主力前往洛阳,兵力超过10万,自称30万。夏军一路攻克唐军占领的郡县,当月到达洛阳东侧的虎牢关。唐军将领大为恐慌,包括萧禹、屈突通、冯德礼在内的重要将领要求李世民暂时避开锋芒。李世民认为,虎牢很容易守卫和攻击,窦军短期内不可能与城市王军相遇。这是每一次突破的好时机,永远不会落空。于是李世民留下李元吉,带领一半兵力继续围城,带领另一半兵力赶到虎牢关迎战窦建德。李世民在白天撤走了一半军队到虎牢关增援。王世充看着洛阳城的眼睛,知道援军已经到了,但他无法出城接他。他攻击了唐军,错过了获胜的机会。如果窦建德二月到达,王世充的二万子弟兵出城攻击,不知情况会发生什么。现在王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让唐军可以轻松调整主力迎击窦军,王世充不知道是什么感觉。当时唐军已经厌倦了久战,看到夏军势大,普遍心生畏惧。为了激发士气,李到虎牢第二天亲自出马给窦建德一个下马威。

  同日,李带着亲卫队500骑出关探窦大营。两地距离20多英里。李安排兵马埋伏在沿途危险的地方。伏兵由李世绩、秦叔宝、程志节率领,李本人只带了尉迟等四骑。五个人摇摇晃晃地直接去了窦建德大营。这真的太疯狂了。这只是一个关于生活的笑话,但李世民非常自信。他向尉迟吹嘘说,我拿着弓箭,你用马,我们走在一起,即使成千上万的军队和马,如果敌人看到我就跑掉了,他们很聪明。离窦军还有三里的时候,五个人遇到了敌人的流动哨,李世民跳了出来,喝了一声,我是秦王李世民!一箭杀死了对方带头的年轻将军。窦军大惊小怪,虽然不相信真的是李世民,但还是派出了五六千骑兵杀将。五人组无名的三人吓得脸色变色,李世民命他们先撤,自己和尉迟二人殿后。这两个人的组合真的很厉害,敌骑追在前面的一定中箭,所以敌人不敢靠近(看来窦建德真的缺少勇将)。从窦军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不敢走得太远,但他不愿意回去,所以他不知不觉地被引入了李世民事先安排的伏击。李世纪等人带着伏兵杀出,窦军匆匆逃走。

  这场战斗本身只能被视为一场小冲突,与整体情况无关,但其本质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李世民只带了几个人敢去窦建德门口炫耀武力,但也赢了,只是有点不可战胜的味道,它对窦的心理影响非常大。

  窦建德和李世民在虎牢关一直持续到4月。窦军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进攻,一个接一个地失败。军队士气低落。李世民派将军王俊廓攻击窦的供应线。战争开始对窦军不利。窦谋臣凌静建议放弃进攻虎牢关,采取围魏救赵的计划,趁唐军精锐在洛阳城下无法脱身的机会,全军直奔唐根据地关,李世民势必进退两难,不得不从洛阳撤军,而窦军则能立于不败之地,最糟糕的结果就是撤回河北。窦本打算采纳凌的建议,但王世充的告急使者每天络绎不绝,在窦面前痛哭流涕,同时贿赂窦左右将领,让他们在窦面前贬低凌静(大意是凌一介学者,不懂军事),坚持不撤军。窦不知道是侠义精神发作,还是还想继续刘斌的一举两得。反正最后没有采纳凌静的建议。因此,窦无视相持带来的各种不利,继续与李世民进行攻防战。

网络配图

  五月,李世民认为时机成熟,终于出兵与窦会战。双方早上到达战场,夏军漫山遍野,而李世民则坚守不动。中午,夏军又渴又饿又累。李世民趁机猛攻,亲自冲锋陷阵。当时窦建德正在召集群臣集会,李世民精兵直奔窦建德大营。窦手下的所有文官立即匆匆忙忙。营地一片混乱,窦军的指挥系统瘫痪。夏军士兵虽然奋战,但指挥部却被摧毁,最终不支败败,仅被俘就多达5万人。窦在突围中受伤,逃到牛口渚,终于不支坠马,被唐将白士让,杨武威追上,白要杀窦,窦迅速喊道:“别杀我,我夏王也,能富贵汝”,一辈子英雄,到此生死关头,也忍不住乞求饶命。那天,李世民以胜利者的身份与窦见面,问窦说,我自己管进攻王世充,关你什么事,大老远跑来送死?窦默然半天,回答“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对这句话一直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窦乘兴而来,却以这样的结局走到了尽头。在极度无聊的情况下,他自嘲,但这简直是一种摇尾求怜的态度,太不符合窦的风格了。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一个非常正式的意思,那就是“为了争天下,你我迟早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即使这次我不攻击你,你也会攻击我。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废话?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开城投降。七月,李世民凯旋回长安,将窦建德、王世带给李渊献俘。李渊一直对将被俘的敌方首领公开斩首感兴趣。比如薛仁果、李轨、萧铣、李子通等人都死在长安,窦建德也不例外,被斩入长安。

  虎牢关之战双方的优劣。唐军虽然腹背受敌,但依靠虎牢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控制着自己手中作战的主动权。而且夏军以前从未败过,还收编了徐圆朗、孟海公的部队,士气正旺。此外,在之前的黎阳之战中,唐军被击败,生擒唐军主教练(大草包李神通,因为他是皇室,他成了主教练。用范大厨的话来说,与李世民相比,“都是皇亲国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会这么大?"自己被抓也就够了,一起被俘的副帅却是个大名字,就是和李靖同名的徐世绩,后来的李绩)。然而,夏军也有自己的弱点。首先,他们来自远方,物流紧张。其次,夏部相当一部分是徐孟的部队,他们很快就被收集起来了。他们在指挥配合方面与旧部有差距。我认为最大的弱点是窦起兵时河北没有隋军主力,也没有其他反王势力。虽然发展迅速,但他们从未打过硬仗和恶仗,士兵素质不如唐军,战局有利时尚,遇到挫折很容易不知所措。

  针对夏军的弱点,李世民不愧为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指挥官。他先是带领精英士兵守卫关城,然后只带了四个人去挑战夏军。说到这里,我真的不知道他是勇敢还是疯狂。然而,这一举动严重打击了夏军的士气,在敌我军队中留下了必胜战神的形象。然后与夏军对峙,两个月不出战,消磨夏军的精神——这是秦王对付强敌的常用手段——同时,为了防止窦转攻关中李元吉用激烈的力量攻打洛阳,他故意不切断王世充与窦的联系,让窦觉得王撑不住了。如果洛阳很快坠入长安,整个军队将在长安城下复出。时机成熟后展开决战,还是后发制人,抓住夏军正在开会,主要将领不在军中的机会亲自实施中央突击,奠定胜利。从那以后,大唐在中原基本上没有对手。

« 上一篇
下一篇 »